海口晚报网4月9日讯:
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昨天(8日)揭晓,本年度“十大考古发现”项目分别被云南、广东、河南、山西、福建、甘肃、安徽及上海八省、市的十个项目获得。
资料图片:甘肃张家川战国墓葬出土的保存比较完整的随葬车。
对于此名单的出炉,专家解释说,评选标准和历年一样。但评委之一、前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先生表示:尽管考古年年都有新发现,但古遗址、墓葬的盗掘现象依然相当严重,其中甘肃省的一处遗址曾经连续两年被盗,有些重要文物已经被走私出境,这是令考古人员尴尬的事。
被盗两年的遗址就是此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考古项目的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该遗址曾经于1992年至1993年出现严重盗掘现象,其中部分文物已经被走私出境。
几件重要文物已经被上海博物馆购回。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廖北远先生对此问题解释道,其实被盗墓葬的位置文物部门早已掌握,但是国家对于考古发掘的限制很严,因此始终是原地保护。近年来,甘肃省的盗墓分子活动猖獗,他们发明了一种新的“探宝”工具——利用加长钢筋在可能存在墓葬的区域进行勘探,由于当地土质松软,钢筋入土深度胜过洛阳铲,如果发现硬物就会发掘。
就盗墓猖獗在有些地方几乎失控的现象,张忠培先生认为,除了当地职能部门监管不力外,巨大的利益驱使也是一个原因,一些电视节目大肆宣扬“文物值钱”,这也助推了贩卖文物行为。据介绍,评选坚持文物的“历史”、“科学”和“文化”三大标准,要看该考古项目对于考古学科发展过程是否有新的视角,是否有新的理念。对于媒体报道的热门项目为何屡屡“落榜”的问题,专家认为,考古是门科学,媒体出于轰动效应进行报道,而对该项目的学术性了解不多,“考古发现”评选项目使媒体、民间热闹的传说得到了纠正,这也是一次科普过程。(首席记者杨玉峰)(来源: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