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为农户传授标准化生产秘诀。
海口晚报网4月9日讯
这几天,大坡镇国营东昌农场17队的王青梅冒雨频繁往返于家、墟镇和市区之间,用她的话说是早早为自家100亩正在挂果的荔枝找“婆家”,免得果熟时没地方“嫁”。记者近日在大坡、三门坡和永兴等镇以及府城南北水果批发市场等地实地走访了解到,不少农民荔枝种植户都像王青梅一样四处寻买家。
内销荔枝“宰”着卖
虽然有农民主动出击觅买主,可每年5月荔枝大批量成熟时,照例有大小商贩聚到镇街上蹲点收购。
三门坡镇谭文村委会长山村的张立辉说,他家种1000株荔枝,从三年前有收成以来,年年都被“宰”着卖荔枝。他说,荔枝成熟必须摘,当天一定得卖,几小时就变色,往往一天跌几次价。商贩们很懂荔枝难于存放的特点,总是恶意压价。
出口荔枝冷库“吃不饱”
与内销荔枝购销两旺景象不同的是,出口荔枝供少难求。但目前在我省从事此项业务的多是大中型企业,农村种植户因为不懂得电脑、信息渠道不畅通等原因,很难分上这杯羹。海南南荔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事业部部长黄楚光介绍说,该公司在三门坡设有总容量2000吨的冷库加工厂,可日处理荔枝200吨,该公司除了出口自己基地的荔枝,还对周边种植户敞开收购大门,尽管所给价格比内销价普遍高1元以上,但农户们长期受传统购销习惯影响,送荔枝来销者较少,两年来公司冷库常常“吃不饱”。
种植户“捆绑”握紧订单
农户们缘何对荔枝出口没有信心?我省荔枝种植专家李军分析说,最主要的原因是农家自行种植的荔枝很少按标准化生产。农户们普遍不懂得也不注重标准化生产技术,一直固守着传统种植,其果质难以上去。
我市种植大户如何吃上出口荔枝这块大肥肉?三门坡主管农业的副镇长李耀武介绍说,该镇种植荔枝已有3万多亩,形成了规模产业,但荔枝销售一直是一盘散沙,内销处在自然状态,对出口营销农民的意识更不强。搞好荔枝包装创出品牌,广辟荔枝出口渠道,是面临的主要任务。市利农水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谢崇奋说,目前该社不仅在大坡、三门坡两镇已网罗了151个荔枝种植大户(社员),在请专家为种植户讲经授课的同时,积极与出口商对接,把种植户捆绑成团,通过精心搭建的“出口企业+合作社+农户”这个平台,握紧购销协议和订单,拓宽荔枝出口之路。(记者彭桐 文/图)(来源:海口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