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河南某预备役高炮师对机关直属队进行了一次实装全员战备整组点验。从野战气象站空中探测到信息指挥平台开设,从判定来袭“敌”机方向到侦察锁定空中目标,随着指挥员发出的一道道指令,数十门高炮迅速反应,成功阻截来犯之“敌”多个波次的侵袭。
然而,在该师3年前组织的一次演练中,人们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2004年深秋,一场掩护战役军团机动的演练正在中原某地进行。这个师担负全程防护和抗击作战任务,然而面对“敌”空中兵器的袭击,该师装备的某型高炮要么反应慢半拍,要么射击误差大,很难形成火力拳头。
“校场败北”引发了师党委的思考:该师的主战高炮都是列装时间较长的老式装备,在与信息化程度很高的空袭兵器较量时,确实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围绕“如何打赢信息化战争”,全师上下展开了讨论。部分官兵认为现有装备太落后,搞不了信息化建设;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应“另起炉灶”,并提出了建设数字化高炮师的设想。
师党委在客观分析部队建设形势后认为,实现战斗力跨越式发展,既不能盲目追求声势,也不能因为装备落后而丧失信心,关键要立足实际,在提高现有装备的信息技术含量上下功夫。
为此,该师专门成立了攻关小组,师领导带领机关人员先后到郑州防空兵学院等10余家军地单位取经问策。经过大半年的努力,他们利用信息技术成功地对老装备进行了改造,从而使高炮连发现空中目标的速度和瞄准精度明显提高,还弥补了该型高炮无夜视器材、难以遂行夜间作战任务的缺陷。改装前,培养一名操作熟练的炮手平均需要3个多月时间;改装后,只需1个月时间,炮手就能达到训练大纲规定的要求。
为最大限度发挥改造后高炮的作战功能,这个师还利用卫星通信定位系统和移动通信手段,建起了卫星通信网、国防通信网、地域通信网等通信指挥系统,实现了现有装备与作战指挥信息平台的有效沟通。在硬件连接的基础上,该师还与驻地科研院所联合研制开发出“区域防空指挥系统”、“防空兵射击指挥应用系统”等防空作战应用软件,为构建防空体系提供了坚实支撑。信息技术和现有装备的合理对接,有效提高了现有装备的信息作战能力。近年来,该师先后圆满完成了省会城市人防演习、军区师旅以上首长机关野战化集中演练等重大任务,其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得到上级机关的肯定。 陈祥涛鲁浩本报记者 费士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