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老年杂志》讯今年春节,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建材西里的空巢老人不用为保姆回家而犯愁,社区为他们准备了“即购票即入门”的集娱乐、聊天、运动、住宿、医疗为一体的新型敬老院——“钟点托老”敬老院。老人如果这个月打算入住“钟点托老”敬老院,就交50元的管理费,一个月内,老人吃一顿饭只交3元钱,就可以到敬老院里吃、喝、玩、住一天……
如今,老年人越来越多,老人们希望有一个这样的场所,能让他们可以在一起打打麻将、看看电视,有说有笑的,比他们独自在家里过得开心的地方。
目前,60岁以上的老人,绝大部分都有多个子女,因此,子女们分摊交付的费用并不多,大家都可以承受。据估算,一个行动不便的老人,在家请一个保姆照顾所需费用与入住“钟点托老”养老院相差不多。
在“钟点托老”敬老院,一般都有很多老人相伴,再加上细心专业的护理员予以照顾,可以说,与请保姆相比入住“钟点托老”要优胜得多。
老人们更希望在自己居住的社区安度晚年春节后,记者几经周折,终于找到这个坐落在居民区的北京海淀区西三旗建材西里“钟点托老”养老院。
院里的爷爷、奶奶、大爷、大妈正聊天,被我的门铃声打断。走进这个可以和宾馆媲美的“钟点托老”敬老院,老年人们正在愉快地聊天。服务员大姐正在厨房给老年人做馅饼,说“今天中午,大家吃馅饼,还有手擀面……”
居委会主任赵玉如介绍:建材两里社区位于两三旗的东北部,北与昌平相接,辖区内有居民2500户,5904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936人,占社区总人的15.9%。空巢家庭老人177户,286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104人,孤老1人。”
大部分窄巢老人、孤寡老人不愿住进敬老院,愿意到敬老院的只有12.7%。而目前敬老院的付费方式几乎全是年交款或月交款,一旦交了钱,老人们就得天天住在敬老院。
鉴于老年人大部分不愿在敬老院住宿,建材西里社区敬老院只设了14张床位,另外开设了茶室、游艺棋牌室、运动器械室,电视歌唱室,敬老院服务员都是经过培训的志愿者。
居委会主任赵玉如向我介绍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传统的居家养老观念,使得专业的养老机构不为人们普遍认同。据有关部门调杏,许多老人难以忍受天天独守窄房的寂寞,但又不愿意离开家住到养老院去。这就迫切需要有适合老年人心理需求的托老机构。”
老年人不愿去敬老院养老,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冈为:工资较低,大多数人月工资在千元左右,有的还要接济下岗的子女,经济条件不允许。其次,传统观念的束缚,认为去了敬老院,就等于走上人生的最后一条路,到那垦去等死了。再次,是有很深的文化情结,故土难离,舍不得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园。
据调查,90%的老人仍表示希望在家养老,正像有的老人说的那样:“因为传统养老机构没有家的感觉。”调查发现,老人们更希望在自己居住的社区安度晚年,针对老年人不愿意离开社区,不愿意离开邻里,不愿意远离儿女的心理特性,建材西里社区居委会将社区养老作为重点,大力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为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奠定了基础。
“钟点托老”敬老院里 有家庭的快乐和安稳
社区“钟点托老”养老院,于2006年5月18日挂牌成立。建材西里一区和二区合并后空出来的办公用房,经过改造与装修,建成了北京市第一家“钟点托老”养老院。来“钟点托老”的老人,“足不出户”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还可以进行看电视、唱歌、下棋、健身等娱乐活动。
老人如果这个月打算入住敬老院,就交50元的管理费,一个月内,老人吃一顿饭只交3元钱。敬老院还和社区医院合作,医院夜夜有人值班,敬老院一个电话,社区全科医生3分钟就能赶到。
社区新型“钟点托老”敬老院解决了空巢老人吃饭、照料、精神赡养的难题,大受老人的欢迎。78岁的空巢老人尹大妈说:“我懒得做饭,或在家待烦了,就交儿块钱到敬老院吃、喝、住、玩。”
居委会主任赵玉如介绍:服务员不仅对他们的日常生活进行照顾,还进行精神关爱,发现哪位老人脸色不好,不爱说话,就主动与老人聊天,询问原因,为他们解开心里的疙瘩。每周五还专门组织社区里的老人一起聊天。而在“钟点托老”院内,每天有固定的活动时间,设施可以和宾馆媲美……每天变换着菜谱,让社区内的老年人宾至如归。
独居老人肖长尔自从来到“钟点托老”,每天的生活饮食有了着落,精神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脸上经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人也开朗了许多,逢人就说,“托老所好啊!”
家里是双职工的子女,白天将家中老人送到“钟点托老”院来参加各种活动、接受照顾,傍晚下班再来把老人接回家里享受天伦之乐。
陈小姐的父亲到“钟点托老”已将近一年。她觉得,一年来父亲变得开朗多了。陈老先生自从中风后行动不太方便,女儿虽然每天为他准备好盒饭,但让老爸爸一个人留在家里还是不放心。如今可以说是爸爸开心、女儿放心!
与“被迫”经年累月长住养老机构的老人相比,“钟点托老”的老人算得上是“幸福的老人”。陈老先生说:“在家里就是看电视,到这里来可以打打球、唱唱歌、聊聊天,还会组织去旅游,日子过得很快乐。”
“钟点托老”养老院,每逢重大节日、或者到了哪位老人的生日……都会为老人举行聚会。老人们在糕点、水果和蜡烛前,畅所欲言,心情舒畅,有的老人坦诚地说,“到这里后,生病都少了!”
居委会主任赵玉如告诉记者:“别的社区的老人,经常打来电话咨询,比如有一位家住朝阳区劲松的老人,多次打电话想加入这里的‘钟点托老’,因为我们这个服务只对本社区的居民,只能够对他们说抱歉。”
“钟点托老”是当下养老事业发展的趋势
记者看到,几位老先生、老太太在义工的带动下,三三两两地打着扑克。一边忙着出牌,一边天南地北地闲聊。笑声中,两三位老先生安静地坐在角落里,有的喝茶看报,有的点头打瞌睡,倒真是“幸福生活”。
吃下午茶的时间到了。义工说这是老人们最期待的时间,因为一来有好吃的点心,二来吃完点心就快“放学”回家了。
白天老人集中在一起,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和娱乐,晚上则各自回家休息。北京大学教授夏学銮认为:托老社区化是目前托老的理想状态,也是未来要积极发展的方向。
台湾的“日间托老”与我们这种形式很接近,因应老龄社会的到来,台湾前些年开始尝试老人问题的新解决之道——日间托老。虽然老人反映良好,但目前日间托老在台湾还不够普及。在台北市目前有7家老人服务机构开展日间托老,全市只有150名老人能够享受“日托”。台湾的媒体就说“日问托老的观念仍需推广,而凡托老的设点应更多。”养老方式从在家赡养到社区“钟点托老”,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随着福利事业由救济供养型向康复福利型转轨,“托老”单位硬件设施也应大为改观。健身、保健、图书阅览、老人学校等功能室,电视、电话、洗衣机等,房间有呼叫系统,活动场地,老人们看电视、读报、打牌、下棋、喝茶、聊天……老人们聚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唱歌,老人们都爱上了这种娱乐方式。理发、就诊等服务,都将是社的“钟点托老”的发展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