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汇丰(中国)、渣打(中国)、花旗(中国)和东亚(中国)4家外资法人银行挂上新的营业执照,实现本地注册后的重张开业。预计最快在4月中旬推出针对普通内地居民的人民币业务。中新社发michal lee 摄
中新网4月9日电3月20日,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花旗、汇丰、渣打、东亚四家外资法人银行在华开业;4月初,四家外资法人银行获得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法人银行营业执照后陆续正式营业;另外,还有八家外资银行正在进行转制筹建工作。
这表明,外资银行转制的大幕已经拉开。
最新一期香港经济导报载文指出,外资银行加入中国金融业,使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也面临新课题,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如何保证在相对开放的金融体系下,资金的跨境交易和跨境流动对中国金融体系可能造成的冲击,以及对本国货币政策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增网点推新品跑马圈地
首批开业的四家外资法人银行日前都明确表示,要增加在华营业网点以适应业务扩展的需要。其中渣打银行计划今年内把营业网点由目前的23个增加到40个,花旗银行计划年内把营业网点增加到30个。
尽管如此,与内地工、中、建、农四大商业银行遍布城乡的零售网点相比,外资法人银行营业网点少的劣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改观,因此外资银行把希望寄托在发行银行卡和拓展优势业务上。
中国银联总裁助理阎强日前透露,四家获批改制的外资银行无一例外地已经与银联取得联系,并就发行信用卡的合作进行磋商。银联人士表示,银联目前是央行授权的内地唯一一个可进行跨行跨地区转接的支付结算通道,外资银行与银联的合作,预示其能迅速介入内地信用卡市场。
通过发卡弥补营业网点之不足短期内难以如愿,四家外资银行都把目光转向优势业务领域,个人住房贷款成为重要目标。汇丰、东亚、渣打、花旗的高层日前都高调表示,要拓展在华个人住房贷款业务。
私人银行的“鲶鱼效应”
外资银行的加入似乎给中国金融市场带来了“鲶鱼效应”。就在四家外资银行正在办理注册手续的时候,3月27日,中国银行在北京、上海两地的私人银行部正式对外营业了。
“私人银行是顶尖级富人银行,是财富管理的最高阶段。”中国银行零售业务部总经理岳毅说。它的门坎非常高,必须是在中行拥有100万美元以上金融资产的个人客户。一大批富裕人士急需打理好自己的财富,需要一对一的专业顾问来提供决策所需要的独立见解,即专属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
在中国银行宣布设立私人银行部之前,内地另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民生银行,也透露了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计划。
业内人士分析说,外资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但象中国银行、民生银行这样的商业银行,在内地有广泛的客户网络和资源,他们涉足“私人银行”这一高档金融品种,也有他们的优势。看来外资银行在“私人银行”领域,也不是没有竞争对手。
金融监管面临新课题
外资法人银行的加入,使中国在金融领域的开放迈出一大步。与此同时,金融监管机构也面临新课题,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如何保证在相对开放的金融体系下,资金的跨境交易和跨境流动对中国金融体系可能造成的冲击,以及对本国货币政策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月22日,中国银监会批准四家外资法人银行资格的第三天,就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一份《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报告》。这份报告共分前言、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历程及现状、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取得的主要成就、新时期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中的审慎监管、结束语等六个部份,并附有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大事记。认真研读这份报告,四、五部份是其核心内容,传达了新时期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中的审慎监管等政策主张。报告申明:“银行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在对中国金融体系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将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风险。中国高度关注开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不断完善外资银行审慎监管体系,采取更系统、更深入、更专业的监管措施,维护中国银行体系安全,更好地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