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4月8日讯 记者从日前举行的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座谈会上获悉,我省农产品污染问题已得到有效整治,因农药、兽药、鱼药残留超标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明显减少。同时,计划用3到5年的时间,使我省大部分“菜篮子”产品获得质量身份认证,实现农产品的无公害化、品牌化。
按照计划,到“十一五”末,我省“菜篮子”产品、出口农产品将基本实现生产基地化、标准化,其中90%以上的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培育一批省或国家名牌产品;大型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以及超市、专卖店的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6%以上;初步建立从产地到餐桌全程监管制度和可追溯制度,健全完善产前、产中、产后监管体系。我省将加快农产品商标注册,对生产(养殖)基地和加工企业,鼓励推行实施种植、养殖GAP认证、加工领域HACCP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产品认证。各地也要制定激励政策,鼓励进行大规模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力争通过3到5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为主体,有机农产品、农业投入品认证为补充的认证体系,使我省大部分“菜篮子”产品能够获得质量身份认证,实现我省农产品的无公害化、品牌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