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场馆赛后运营一直备受关注。“鸟巢每年的运营成本是四五千万,加上建设费,仅靠广告、门票、宾馆、餐厅等收入,是不足以抵消成本的。”日前,国家体育场有限公司(该单位享有国家体育场奥运会后30年的经营权)副总经理张恒利告诉记者,奥运会后国家体育场将出售冠名权。
作为一个国家级的体育场,承载了奥运会的光荣,被某个企业冠名,民众能否接受?日前,张恒利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经营鸟巢不能做成菜市场”
国家体育场商业规划显示,国家体育场里将建多项商业设施。其中,南侧地下规划是大商业区。
记者:从规划来看,很多设施走的都是高端路线。国家体育场未来的经营目标是针对高端消费人群吗?
张:在设计的时候,我们对场馆将来的运营加入了更富有内涵的理念。场馆作为重要的奥运遗产,我宁愿场馆经营宁缺毋滥,而不做成菜市场。
记者:你不希望体育场变成“菜市场”,这样是否意味着中低收入者被国家体育场拒之门外?
张:如果将体育场运营定位成低端,花3毛钱就能随便进,这连场馆的水电费都不够,我还怎么经营?想让场馆发展下去就应该有付出。
“选择冠名企业不会金钱至上”
记者:国家体育场商业规划中,哪个最赚钱?
张:应该是冠名权。商业面积出租只能保证“温饱”。
记者:冠名权是指对整个国家体育场的冠名,还是指体育场内局部范围的冠名。
张:冠名有很多级别,最高级别是对整个国家体育场冠名,叫做“×××国家体育场”。
记者:你们与北京奥组委等部门签署的合同中,有关于冠名权的规定吗?
张:签署的合同里,明确将冠名权列入经营权利。国家也不想看到将来“鸟巢”因为经营不善失去了生命力。
记者:国外企业也可以冠名吗?你们对冠名企业是否进行资质审核?
张:国内外企业都可以。不过企业要健康、向上的。不能金钱至上,要考虑品牌。
记者:你是否预想过,如果将来国家体育场被冠名了,公众的议论也许会很激烈,你能承受得了吗?
张:想过,但是我不在乎。如果一分钱不收,提供了破服务,没过几天国家体育场就得破败不堪,你愿意这种情况吗?据张恒利透露,中石化已经获得了普通观众席座椅的冠名,可在座椅的背后印企业LOGO,并提供座位。新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