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德老乡宋礼(左)讲述他的故事。
没来新疆之前,从未听说过若羌的名字。但是楼兰(若羌),却因一部老电影而铭记于心。
出了且末,直奔若羌时已是午后。约莫三个小时左右的路程,忽然驶入了一片开阔的农业开发区。路边斜停着一辆崭新的广州本田轿车,原以为是需要帮助的行路者,遂停车询问,没想到,竟是若羌县委常委、宣传部买合木提.托乎提部长一行专程候在这里接我们。
面积20.23万平方公里的若羌不愧为华夏第一县的美称,相当于两个浙江省、三个多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面积。
然而,以罗布泊为代表的诸多生命禁区的存在又使仅有3万人口的若羌凭添了几分神秘。“面积大县,人口小县;资源富县,财政穷县。”较为贴切地概括了若羌县的基本状况。交谈中,我们得知,新近崛起的楼兰红枣产业正在托起若羌各族人民收获的希望。
尽管先前已经听说楼兰红枣一公斤高达五、六十元,甚至上百元,仍然被抢购一空,连县领导干部———红枣的始作俑者想买一些送亲朋好友都因价格太高会犯难。可是,真正到了枣园,还是被四周正值灌溉期的枣树披着的淡紫色霓裳迷乱了双眼。枣园中忽然传来一阵地道固原味道的乡音,我们备感意外。循声而去,一位名叫宋礼的老乡告诉我们,他是隆德县好水乡人。三十年前,因家乡贫困,投亲靠友来这里落了根。如今靠种枣树,一年收入四、五万。虽然乡音未改,但从他的眼神里,我们读出了这方土地注入给他的远大心志。若羌,不仅留住了他的人,更留住了他的心。有人说,在若羌抓一把黄土就是历史,吸一口空气就是传说。在有史可考的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一座又一座古城,在黑风暴和沙尘暴地威逼下退却、消亡。楼兰、海头、圩泥、尼雅、安迪尔,这些曾经的城市已成了千古之谜。唯独若羌在与历代的风尘和沙暴中抗争,始终不渝、毫不退缩。向南,抗击着库木塔格沙漠;向北,抵御着库鲁克沙漠;而在正西方向,则迎风傲斗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若羌河,一路欢歌、洗净了她的灰头土脸;平畴绿野、飘香枣园使人暂时忘却了塔里木盆地腹地的极度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