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中国葡萄酒行业国际化仍需时日
明明瓶子里根本没有当年的葡萄汁,但葡萄酒产品动辄标注是数年前生产,此乱标年份、乱炒年份概念的现象在业内屡见不鲜,而消费者也因无从分辨真假成为年份酒的冤大头,。
广东省酒类专卖管理局副局长朱思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葡萄酒新国标的执行,无疑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只有法规、检测技术、政府监管、企业自律、老百姓认知提高等综合因素的相互促进才能使行业健康发展。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则透露,虽然葡萄酒年份就要有标准出台了,但因为目前国际尚无相应的准确的检测技术,今年国家仍将密锣紧鼓地制定相关的管理标准以配合葡萄酒新标准的实施。
面对葡萄酒新标准的实施,不少业内人士对此给与了积极的评价。然而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它和国际标准之间还有差距,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国际化之路仍然漫长。
年份酒,怎一个乱字了得?
2005年,随着嘉裕长城葡萄酒被媒体曝光虚标年份继而对外承认错误,并大爆“虚标年份是目前葡萄酒行业内惯例”之后,外界一片哗然。
然而在业内,葡萄酒年份标注虚假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在国家对年份酒没有具体检测指标的情况下,出现了不良厂商想标多少年就标多少年的肆意行为。
“目前葡萄酒行业年份酒比较乱,因标准法规无法统一,企业各自为政,从而使虚标年份的现象泛滥。”朱思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检测标准的缺失,有些酒厂在当年的葡萄酒汁早没有那么大原酒库存的前提下,仍然铤而走险在包装上标称是当年的葡萄酒,葡萄酒年份酒在业内逐渐演变成一种符号。”
在国外,年份酒已经比较成熟,其产品执行的标准也非常严格,特别是葡萄酒和白兰地,不但有原产地标志,相关管理部门还必须对每个环节严格登记,随后才可以发给企业“年份酒”的证书。
据了解,虽然国家出台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制订了《葡萄酒国家标准》等有关文件,但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执行情况并不理想。张裕葡萄酒集团总工程师李记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之前国家没有法规的规范,各个企业都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做年份酒,导致葡萄酒年份酒市场的混乱。李记明认为,葡萄酒新标准从2001年开始制定国标的立项至今,历经数年时间终于顺利完成,对整个葡萄酒行业将起到规范的作用,而根据新标准的要求,企业对年份酒的标注将会有严格的规定。
新标廓清乱局
据悉,原葡萄酒标准为1994年中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负责组织制定的GB/T15037-1994《葡萄酒》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旧国标”)的推荐性国家标准。当时还考虑到中国葡萄酒生产厂家的水平良莠不齐,“旧国标”仅作为推荐性标准。随后,国内又出台了QB/T1980-1994《半汁葡萄酒》行业标准,与旧国标同时生效。
历经10多年后,我国葡萄酒的标准正随市场的变化不断完善。而明年元旦正式实施的新标准将作为强制性标准并增加了根据含糖量进行的分类和感官分级评价的描述。
中粮酒业新闻发言人邹蔚女士表示,这次新国标的出台,对年份、品种、产区等概念都有了明确的定义,这使葡萄酒行业的这些概念有章可依,对于长城这样的规范企业来说是期盼已久的。“长城会全力支持新国标的贯彻执行,同时也呼吁整个行业能够按照新国标的规定健全管理,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新国标与旧国标的最大区别在于:这是部强制性标准。这也意味着,旧国标、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并行的混乱局面将终结;同时,新国标增加了年份葡萄酒、品种葡萄酒、产地葡萄酒的定义,并严格规定了葡萄酒原料、原产地、生产年份、品种等内容。
质量监控不严将被淘汰出局
近年来,中国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各路资金争相涌入,无论在葡萄产地还是非产地,生产厂家遍地开花,数量猛增。资料显示,2004~2005年,中国的葡萄酒消费量增长了13.06%,达到了4.232亿升,2005~2010年,消费量将持续增长35.44%左右,2001~2010年间,消费量将增长65.52%,比全球总增长速度快6.5倍。
“新标准的实施使那些质量控制不过关的、或者仍想打年份酒擦边球的中小企业将面临着被淘汰的局面。”朱思旭向记者表示,换句话说,国内葡萄酒市场将随着明年葡萄酒标准的正式实施出现一番变动。
相信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消费者对红酒认识度的提高和品牌意识的加强,新标准的实施将为大品牌开拓出一个良好的局面。同时,一些诚信经营、坚守质量和品牌的中小企业或酒庄也能在新标准的规范下,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中法王朝葡萄酒公司副总经理田凤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葡萄酒行业作为一个起步不久年轻产业,新标准的实施所起到的是规范的作用。对王朝这样以高于国际标准的内控标准规范生产的企业来说,是有利而无害。同时也将制约不规范生产的企业。
新标遭遇技术壁垒
虽然葡萄酒年份终于有法可依,但是检测技术问题一日跟不上标准的“脚步”,企业、产品如何取信于消费者始终是压在行业内的一块“大石”。
一个最直接问题就是:普通消费者该如何辨别一瓶葡萄酒所明文标注的年份,是否是其真实的生产时间?毕竟,绝大多数消费者不是品酒专家,很难从口感上鉴别一瓶葡萄酒的真实年份,更不可能大费周折地到专业检验机构去鉴定。
朱思旭指出,虽然新标准对葡萄酒年份酒作出了明确的定义,要求葡萄酒标注的年份必须要是葡萄采摘年份,并且该年的葡萄汁含量必须要达到80%以上,但是目前检测的手段根本跟不上标准的要求,因此相关检测部门从现在开始就要进行积累。
另外,标志哪个年份,哪个年份的葡萄酒汁含量必须要达到80%以上,这又为检测设置了一个大难题。我国很多产品都属于混合型的葡萄酒(数种葡萄品种的酒汁混合),按照标准规定,所混合的葡萄酒同样必须是所标注年份哪一年采摘的。
朱思旭分析说:“国家相关技术没有跟上,培养更多相关的专家和企业的诚信、自律对整个葡萄年份酒市场尤为重要。”
他表示,这就要求企业有自己历史的档案,并将企业标准和相关的数据提供给相关的公共服务机构进行检测。同时相关的检测机构也要开始与厂家联合起来,积累历史的资料。
据中国酿酒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介绍,虽然葡萄酒年份的产品标准出台了,但是因为目前国际尚无相应的准确的检验标准,今年国家仍将密锣紧鼓地制定相关的管理标准以配合葡萄酒新标准的实施。目前,葡萄酒相关管理标准的制定已经列入国标委今年的计划当中。
质量分级制提高国际竞争力
说到葡萄酒行业的国际化,不得不提的是葡萄酒的分级体系。对葡萄酒进行分级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然而在中国,树龄法、年份法等层出不穷的分级方法让消费者眼花缭乱。
国内著名葡萄酒专家郭松泉指出,对葡萄酒产品进行质量分级是大势所趋,中国葡萄酒企业要走向世界,就必须与国际的分级体系接轨,从而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现状:分级体系混乱
据国际相关文献显示,目前国际上葡萄酒分级主要有两大标准:一个是以法国AOC为代表的旧世界模式。AOC在产地的基础上,对葡萄园的位置、葡萄品种、种植方法乃至葡萄酒酿制过程等,都有繁杂严格的规定。
另外一种是以美国AVA为代表的新世界模式。这种模式在规定葡萄产地限制上的参量不多,仅严格限定地理范围。在美国,分级工作更依靠权威的评酒师或评酒杂志等来完成。
而我国由于葡萄酒产业起步时间不长,目前在对葡萄酒产品质量的评定方面,还没有一种受到行业一致认可的通用分级体系。一般来说,“年份说”和“产区说”是目前国内市场上最常见的两种分级体系,此外还有个别厂家采取“树龄说”、“窖藏年份说”等。国内葡萄酒行业目前的惯例是针对某一个单一因素来建立分级体系,因而存在着不全面、不成熟的弊病。
“各个企业所参照的标准不一,按照年份、树龄给葡萄酒等级进行分类的做法都有不妥,不符合国际的潮流。”郭松泉表示。
趋势:按质量分级是大势所趋
目前不少行业巨头开始参照国际的做法和企业自身的标准进行分类。据了解,我国葡萄酒行业的领军品牌张裕为评定其葡萄酒产品的质量差别而制定的一套分级工具,将葡萄酒产品按照质量高下划分为四个级别,从高到低分别是“大师级”、“珍藏级”、“特选级”和“优选级”。而另有行业巨头长城也按照综合质量评价体系来进行其产品进行分级。
张裕葡萄酒集团总工程师李记明表示,张裕的质量综合分级标准是一个综合、客观、公正的分级方法,并用简洁、易于理解的语言传达到消费者当中。
据了解,法国、意大利等国家都对葡萄酒进行三个质量等级以上的分级管理,郭松泉和我国葡萄酒行业泰斗郭其昌早在1999年就为在我国进行葡萄酒分级管理制度的建立而奔走呼吁。并将意见结集成《中国葡萄酒质量等级制的质量定位方法》一文,针对不同葡萄品种、产出酒的糖分及加工技术等多个综合指标进行评级,初步把葡萄酒的等级定为特级、优质和佐餐酒三级。但由于种种原因,该标准一直没有被采纳。
他表示,从世界发展趋势看,行业对葡萄酒质量分级的关注在不断增强,而对原产地的注意力在逐渐削弱。国内葡萄酒行业要因应国际潮流,结合国外葡萄酒分级方法,寻求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分级制度是大势所趋。“葡萄酒实行质量等级制是迟早的事。”
中国葡萄酒行业,你国际化了吗?
葡萄酒标准国际化势在必行,专家认为此路仍漫长
细数起来,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今年已经是第六个年头了。随着关税的逐步降低,大量的进口葡萄酒涌入中国市场。而本土巨头也不甘“寂寞”,长城、王朝、张裕等也开始了国际化的征程。在此背景下,行业的标准乃至明年正式执行的新国标也开始逐步向国际化标准靠拢。
国际葡萄酒评委、高级工程师、国内著名葡萄酒专家郭松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葡萄酒市场已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这需要中国葡萄酒企业要和国际接轨,要求行业要遵从WTO的规则。因此,对于标准来说,同样要和国际接轨。
他表示,葡萄酒生产企业应该懂得中国葡萄酒业与国际的差距,应该懂得如何做才是正确之举。
标准打起“国际化”牌
据中国酿酒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介绍,葡萄酒标准是参考了国际上一些流行的标准,再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修订而成的。
据了解,新标准的自2001年开始立项,2002年开始着手修订,其间业内的专家对原标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对大量样品进行了分析。
有业内人士分析说,新标准参考了国际葡萄酒组织和南美等一些国家的标准,并接受了WTO的相关建议修订而成,而且针对我国的特殊情况,就葡萄品种、年份、成分限量等项都作出了更直接的规定,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国际化的标准。
国际化路在何方?
当业内都为新标准的即将实施欢呼雀跃之时,国内著名葡萄酒专家郭松泉的一席话不能不引人深思。
“虽然即将正式实施葡萄酒新标准参照了国际的标准进行修订,但是它和国际标准之间还有差距。”曾经参与葡萄酒新标准修订的郭松泉对此直言不讳。
他表示,以葡萄酒年份酒为例,新标规定葡萄酒标准年份必须要是葡萄采摘的年份,并且该年的葡萄汁含量必须达到80%以上。虽然新国标对葡萄酒年份酒作出了定义,但是在目前缺乏相关检测年份酒技术的支持下,葡萄酒标准要国际化,不如加强产收葡萄酒品种记录和工厂生产车间记录等数据监控力度来杜绝葡萄酒年份酒打擦边球的现象。
据了解,世界上一些葡萄酒主产国的企业(酒庄)对每年的葡萄品种及数量都有档案,其生产葡萄酒的产量、销售量都有记录,这样使某一年份生产的葡萄酒量、销售量及库存量就一目了然了,企业通过自律、诚信保证年份葡萄酒的质量。如果某一年份的葡萄质量好,其酿制的葡萄酒经专家品评后才能确认该产品品质好。
为此,郭松泉在征得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同意后,将《2007版国际葡萄酿酒法规》、《2006版国际葡萄酒标签标准》、《2006版国际葡萄酒和葡萄汁分析方法汇编》翻译成中文。上月底,汇编成册的《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酿酒标准汇编》一书已经出版。
“OIV的标准是WTO国家和国际葡萄酒行业遵从的标准,如果中国我国的葡萄酒企业却不知晓国际标准,将来在国际竞争中必将受到很大的影响。”郭松泉表示,“我希望中国的企业能通过这本书,了解到中国的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差距在哪里,中国国际化之路应该朝哪个方向走。”
广东省酒类专卖管理局副局长朱思旭也认为,葡萄酒新标准实施后,还需要技术支持、政府监管、企业自律、老百姓认识的提高等综合因素的相互配合才能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他表示,中国要走国际化之路,可适当地借鉴国外的操作模式。他向记者介绍说:在国外,税务部门也介入了葡萄酒的监管当中。每一桶葡萄酒在储藏之前税务部门都会在上面打上标记,以标明是哪个年份生产的酒。当葡萄酒进行罐装时就得纳税,而税务部门登记在案的资料将帮助确定葡萄酒生产的真实年份、储藏年份等信息,杜绝虚假现象。虽然中国在此次标准制定上朝国际化迈出了可以的一步,但是诚如专家门分析,中国要真正与国际接轨,要做的事情还是非常多,中国葡萄酒行业国际化之路仍然很漫长。作为规范整个行业发展的标准,其国际化之路同样有很长的路要走。(记者李星慧实 习 生 黄丽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