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时政·四川 > 成都日报

聚光灯下 你该有怎样的反应?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日前接受《人民日报》采访,谈自觉接受监督时说:“没有不受监督的部门。从安监系统的实际情况看,违纪违规的现象是存在的,要虚心接受监督,包括媒体监督。

媒体不是中央纪委,媒体不是审计署,媒体不是调查组,你不能要求他们每句话都说得对。只要有事实依据,就要高度重视。”(4月9日《人民日报》)

  与普通公众相比,政府部门、政府官员尤其是领导干部,都是处在聚光灯下的部门和人物。李毅中的态度,给所有在聚光灯下的你我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当聚光灯聚焦到你身上时,你应该有怎样的反应?”就此,我们约请部分作者发表了看法。

  做到不问聚光灯出处

  邓海建(江苏 教师)

  我们不妨用最寻常的“木桶原理”来观照“媒体监督”:如果说木桶储水过程在于得到“一桶最大价值的水”,那么老百姓对政府部门、公职人员媒体监督的期待,就在于通过媒体监督等聚光灯,寻找其履职过程中的那块“短板”,并通过相关的程序正义,修补那“最短”的一块,使职能部门能为老百姓盛“一桶最大价值的水”。从这个意义上说,再是如何“居心不正”的监督意图都能在监督事实上收获最大的监督正义。因此,政府部门及其官员除要积极稳妥地回应监督事实外,更要做到“聚光灯不问出处”。

  可以说,行政执法中的所有突出矛盾与危机,都是“最短木板”在作祟:当潜规则的“短板”放弃了安监,当利益链的“短板”执法不作为……再高的“行政木桶”也阻挡不住安全与财富之水奔涌外泻。李毅中的话并不是要抹杀权力内部监督的意义,而是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外部监督的重要性。媒体监督的聚光灯可以将每块木板照射清楚,尽管在寻找“最短”的过程中可能有误差,但最坏的可能也只是把相对较短和最短的一起警示出来——这样的结果反而会促使整个木桶朝向“最大容积”的理想境地不断迈越。

  媒体监督的聚光灯比司法监督的聚光灯更柔性机敏,而且多是“事前”和“事中”投射,能有效规避风险;比之于民意监督的聚光灯更清晰明朗,更平和而理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部门或者公职人员置身于媒体监督的聚光灯下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可资戒勉的美好契机。

  把它当作群众的眼睛

  李克杰(山东 教师)

  笔者认为,只有把聚光灯当作群众的眼睛,政府和官员才能正确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也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在聚光灯下作出恰当的反应。

  现代社会中,政府和官员的权力来自人民。但由于极具腐蚀性,权力一旦缺乏监督和制约就可能异化,因此,人民在授权后还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权力进行监督,其中就包括媒体的舆论监督。事实上,由于人民群众规模巨大、活动分散,加之缺乏专门的时间和技术等原因,使他们无法对政府和官员实施有效的监督。这时,媒体就既是“党的喉舌”,也是人民的眼睛,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这就要求政府和官员面对媒体时,首先要明确自身与媒体的关系——不能把媒体当作自己权力管辖下的一个部门或组织,更不是自身意志和决定的“传声筒”,要把媒体当作人民了解政府和官员职责履行情况的一双眼睛,也是监督政府和官员是否正确履行职责、恰当行使权力的“听诊器”。因此,政府和官员在聚光灯下的时候,决不能以管理者自居,更不能以“老爷”自居,而要诚心诚意地接受人民的监督。

  当然,政府和官员如何对待媒体,如何在聚光灯下保持正确的反应,归根结底还取决于政府和官员的“官念”。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和以权利为本的政府和官员,就能够自觉把自己置于公仆和服务者的地位上,虚心接受媒体的监督和人民的注视。相反,那自然就会拒绝媒体的监督、人民的注视,就会回避聚光灯的聚焦,甚至动用权力来控制聚光灯的方向和亮度。

  读新闻 像李毅中那样

  天峰沸腾(四川 职员)

  实际上,李毅中局长谈的是领导干部读新闻的心态问题。如果领导干部都这样读新闻,那么,我们舆论监督的环境还会宽松一些,政府的工作还会做得完善一些。

  以宽容的心态读新闻。新闻的最大特点是新和快,为抢独家新闻,记者的采访往往无法尽善尽美,无法做到“每句话都说得对”。对报道中一些不太准确的地方,我们应抱有宽容之心,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应宽容对待。

  以理解的心态读新闻。确实,媒体不是中纪委、不是审计署、不是调查组,所以没有执法权和司法权,不能强制索取单位资料,不能强制传唤知情人。这样,记者对有些细节问题无法了解到,有些数据、地名甚至人名也都可能有些出入。这一点,领导干部应该理解。

  以积极的心态读新闻。领导读新闻,特别是读监督新闻干什么?主要是了解信息帮助决策。因此,领导读新闻,应当怀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冕”的态度。新闻中只要有可取之处,就可以用来改进工作。所以,李局长说:“只要有事实依据,就要高度重视。”

  以公仆的心态读新闻。一个领导干部应该明白,接受监督包括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公仆应有的义务。良药苦口,“主人”给“公仆”提意见,说得直接了就不高兴?说得不准确就是污蔑?俗话说“言多必失”,“喉舌”天天说,哪能不“失言”?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新闻法》,对新闻的真实性等,都只能参照其他法律执行。而李毅中恰恰说出了新闻的一个基本原则问题,就是如何把握新闻的基本真实性。领导干部不妨像李毅中那样读新闻。

  容忍可能的监督伤害

  朱四倍(河南 教师)

  没有不受监督的部门,你不能要求媒体每句话都说得对,这种话语的实质仅仅是在重复常识,重复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真理。之所以重复,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对公众尤其是官员进行启蒙,原因在于这些理念并没有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没有成为我们奉行的标准。

  因此,李毅中话语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马克思早在巴黎公社时期就指出,要使政府工作人员成为人民的勤务员,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们,必须使他们总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毛泽东也指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事实上,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接受舆论监督也是为人民服务的必然要求。

  当聚光灯聚焦到你身上时,你应该有怎样的反应?是不怕通报就怕上报,还是乐于接受监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但是对于掌握公权力的人来说只有一个选择:接受公众监督,不论你是否愿意,都要容忍监督可能带来的轻微伤害和甚至可能片面的、不准确的监督。更何况在我国,舆论监督的指向与各级政府的工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舆论监督往往是行政内部监督的突破口。

  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时,应接受人民广泛的批评,如果对人民批评政府及公务员的行为加以惩罚,那是绝对错误的。特别是对各级政府官员来说,对此最好的反应就是接受监督,容忍监督可能带来的伤害和监督的可能不准确性。

  要有足够的敬畏感

  马樵(四川 职员)

  作为社会监督主要形式的新闻监督,既是媒体政治责任与社会良知的集中体现,更代表着最广泛的民意民声。民众既是事业建设的参与者,更是国家事务的法定管理者。也就是说,代表民众发言的媒体,实际上代表着最广大民众的意愿,是民众对“代管国家事务”的各种部门及其官员实施监督的重要平台。

  概言之,媒体的意愿就是民众的意愿,媒体的声音就是民众的声音。那么,各级党政部门及官员,就理当对代言民众意愿的媒体监督抱有足够的敬畏感,在新闻监督的“聚光灯”下以积极的姿态诚恳地接受监督,不折不扣地修正错误。

  党政部门及官员,只有对媒体监督抱以足够的敬畏感,才能以正确而积极的姿态对待媒体监督。但要想党政部门及官员能够自觉地敬畏新闻监督,显然是很难一时如愿的。因此,如何让新闻监督产生足够的“杀伤力”,仍是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在我看来,虽不可能赋予新闻机构执纪执法的职能,但有关的执纪执法部门却可将媒体监督也列为纪律监督的重要内容,并把媒体披露的问题作为执纪执法的线索,使新闻监督的效力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当事部门、当事官员的政治命运。

  唯其如此,才能使那些蔑视新闻媒体、漠视民众监督的部门及官员,对新闻监督抱有足够的敬畏感,诚心诚意地接受公共舆论的审视与监督。须知,媒体监督的“聚光灯”,闪耀的是民众的监督目光。

  媒体也不要句句都错

  杨金溪(安徽 编辑)

  “不能要求媒体每句话都说得对”,是对媒体监督实质的深刻理解。媒体对被监督对象的真实内容完成了基本还原,并公布于众,应该说也就在一定层面上完成了对真相披露的任务。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由相关部门进入干预和处理的阶段了。随后若有必要,媒体再进行跟踪报道。媒体监督只要做到了基本属实,即使有只言片语的不准确,其监督行为也应受到保护。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媒体与被监督者形成良好的互动环境,应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被监督者要理解媒体,用积极的态度接受来自媒体的监督;媒体也要恪守职业道德,深入调查研究,尊重新闻事实,力求准确地报道事实真相。“不能要求媒体每句话都说得对”,绝不是媒体在报道事实真相时,就可以带有随意性,更不能写出与事实真相完全相悖的报道,句句说得都错。媒体在新闻监督过程中,由于记者采访不深入,或者道听途说,有的甚至被被监督者用金钱买通,作出与事实完全不符的报道,在生活中是的确曾发生过的。至于,每年见诸于报端的假新闻,人们至今更是记忆犹新。因此,媒体在开展舆论监督及其日常新闻报道的活动中,同样需要来自社会的监督,同样需要严格的新闻职业自律。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为人民服务 | 民意 | 诚心诚意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