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新埠边防派出所的“代理妈妈”正在给无助儿童辅导功课
“谢谢民警叔叔,不,谢谢爸爸。”4月3日,文昌边防支队清澜边防派出所南海警务区警长肖伟将当月的最低生活保障金送到南海村孤儿陈娟手中,12岁的陈娟露出了喜悦的笑容。自小就失去了父母的她,自从有了肖伟这位“编外爸爸”后,脸上的笑容比以前多了许多。
孤儿、留守儿童、服刑人员子女……这些因为家庭原因而成为生活困难、缺少关爱的无助儿童,他们的生活、教育、心理健康等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今年1月份,海南公安边防总队正式启动“关爱无助儿童”爱心工程后,236名无助儿童已受到边防民警的关爱和帮扶。“民警爸爸”、“代理妈妈”、“编外家长”的浓浓爱心,为这些无助儿童撑起了一片爱的蓝天。
11年后重温母爱
海口市灵山镇东营村委会的15岁女孩小菊,今年读初三,是海口边防支队确定的32名帮扶儿童中年龄最大的孩子。
小菊3岁的时候,父亲因病过世。不久,不堪忍受生活困苦的母亲改嫁他人,年幼的小菊只好与年过七旬的奶奶相依为命。小菊最怕过年过节,这时候她总是感到特别地孤独。小菊的不幸遭遇,牵动了东营边防派出所民警的心。该所民警自发组织起来为小菊捐款,辅导她的课业。海口边防支队今年启动帮助无助儿童的“阳光计划”,东营边防派出所的两名女民警王花莉和高小芳,成了她的“代理妈妈”。失去母爱11年的小菊,心里话终于又能对妈妈诉说了。
爱心唤迷途少年回家
家住海口市新埠岛的小龙也是名孤儿。他和两个姐姐跟奶奶生活在一起,一家4口的经济来源主要靠每月80多元的低保救济金。
小龙比较叛逆,经常逃学和夜不归宿。作为“代理妈妈”,新埠边防派出所的教导员唐晓丽多次上门了解小龙的情况,并时常与他的班主任联系,询问小龙的学习成绩以及表现情况,同时对他进行跟踪教育。
起初,小龙不服管教,甚至恶言相向,这些都被唐“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由于本身业务工作繁忙,唐晓丽只好利用晚上的时间,对小龙的课业进行辅导,同时对他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引导他端正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如今,在老师眼里那个时常逃学、打架,不听话的小龙,正慢慢地变成一个按时上课、乐于助人的乖孩子。
编外爸爸让她忘记不幸
近日,三亚边防支队红沙边防派出所的4名民警成为4名无助儿童的“民警爸爸”。其中一名小女孩小霞,2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不久其母亲也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信。可怜的女孩只能与74岁的奶奶相依为命,两人的唯一生活来源就靠奶奶每天早上卖海南粉赚到的10多元钱。
小霞很懂事,平常看到别人吃零食,总是装着没看见的样子悄悄走开。到了节假日,她总是自己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偷偷地哭。红沙边防派出所民警甘传淅得知小霞的情况后,主动要求当她的“民警爸爸”。
甘传淅得知小霞因为没了爸爸妈妈,出生证明一直找不到,无法上户口。甘传淅几经努力,终于找到了小霞的出生地和出生时间等凭证,到派出所给她上了户口。因为没有户口还在上高价幼儿园的小霞,在“民警爸爸”的帮助下,终于不用交高价钱了。“民警爸爸”无微不至的关爱让小霞忘记了童年的不幸和孤单,小霞在幼儿园也挺起了腰板,因为,她不再是没有爸爸的“野孩子”了。(本报记者唐海珍通讯员 王丽娜 李柳青 蒋第二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