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次入选去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志丹苑保护面临“地下水”难题
本报讯(实习生 沈天菊 记者 徐宏文)2001年发现的上海志丹苑元代水闸在经过3年的完全挖掘后在今年2月向国家申报了“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评比,8日下午名单揭晓,志丹苑水闸成为十大考古发现中最年轻的一项,也是上海第一次入选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同类遗址中最为完好
上海市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部主任宋建告诉记者,全国有600项考古发现参加评比,遴选出了24项,最后评出了10大考古发现,后段(指秦始皇统一后算)只有志丹苑和六安双墩墓地入选,按年代来说志丹苑是最晚的。它入选有三大特点:第一,独特性,志丹苑水闸是已经发现的同类遗址中规模最大、做工最精细、保存最好的一处,为中国考古发现填补了空白;第二,完整记录,水闸是经过了完整勘探后申报的,有一个完整的记录;第三,学术、历史价值。
渗水问题成为关键
宋建还告诉记者,志丹苑元代水闸是2001年发现的,之所以没有马上开始挖掘,最主要的原因是水闸内部渗水的问题。上海的土壤属于软组织土壤,一般情况下挖到2米深就会渗水,挖到7米深的话水量就会很大。为了维护水闸防止渗水,经过工程队的设计与施工,给水闸砌了一道围墙,解决了四周的渗水问题,但现在地下渗水仍没有解决。目前地面还有细微的流水从里往外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为关键。
最终方案仍需论证
经过专家的研讨发现,给志丹苑下面加一个底,也就是说把志丹苑装在一个“盒子”里,这从技术层面上已经解决。但接下来的关键问题是把水源全部切断后会不会给文物保护造成困难。宋健表示,经过专家研究,保护文物最好的环境水含量并不是0,而是10的负9次方,这样的情况下才是最好的。所以还需要做一个试验,将一个相似的东西放在那里,看看水源切断后的效果再作决定。
对于如何保护志丹苑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方案,据宋建主任介绍,还有一种可能是将志丹苑就地掩埋,然后在垂直的地面上再建一个一模一样的,这种做法不是没有先例,在国外已经采取过这种方法,这种方法比原汁原味来花费要小。
目前,在原址上建博物馆已经通过立项,但具体的方案还有待专家进行论证,最后遴选出一个最佳方案,本报也将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