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通讯员 姬庆生 严满伟)4月的古城南京,春意盎然。在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的南京市,笔者了解到这样几个全国第一:第一家建设国防园,第一家成立专门的军粮供应部,第一家创办《双拥报》,第一家成立“维护国防利益法律援助中心”,第一家成立军民共建书市,第一个实施“警纠军处”军车管理制度,第一个引进研究生进社区担任“党建顾问”机制。
立潮头——政策拥军从单项规定到配套完善
2006年底的一次军转安置座谈会上,市委书记罗志军欣慰地说:“南京市今年接收安置军转干部1700多名,是往年的两倍,广大军转干部都得到了妥善安置,但给我打电话、递条子的很少,这是我们注重政策拥军带来的结果和新变化。”南京市驻军部队多、层次高、军兵种齐全、军事院校集中,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兵城。饱经历史沧桑的南京市历来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新形势下,南京市委、市政府在实践中认识到:做好新时期的拥军工作,光靠领导重视和少数部门去做是不够的,要突出政策拥军。为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规定,在听取部队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经过充分协商,南京市制定了《关于建立和完善南京市军地双拥联席会议的意见》,确立了新时期的双拥工作原则、组织制度、运行方式,形成了协调顺畅、运作规范的双拥工作新机制。为确保机制的实施运行,他们设立了常务会议、专题会议和全体会议三个层次的会议制度,成立“军地房地产、保护军事设施、优抚安置、协调军地纠纷、部队支援地方建设”五个专题协调小组,定期定责地解决部队建设、军民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市双拥办吸收了南京军区空军、省军区、武警江苏省总队和南京警备区派出的干部一道共同处理双拥日常工作,实行军地合署办公,办公地点也从市级机关搬到了南京警备区。近年来,会同13个职能部门反复研究,并借鉴外省市的一些好做法,经过大量细致的调查论证,《南京市拥军优属若干规定》等70多个政策性文件陆续出台,涵盖了一个时期双拥工作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支持部队建设、抚恤、优待、安置等方面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就解决诸如军人住房、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热点、难点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一项项优惠政策,一个个创新做法,为双拥工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规保障。近年来,南京市每年接收安置军转干部人数占全省三分之一。在安置数量大、空缺位置少的情况下,他们坚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确保重点、择优安置”的原则,采取“考试考核、积分选岗、双向选择、保底安置”相结合的办法,实现了用人单位、部队和转业干部本人的“三满意”。
树潮流——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双拥新模式
365行,行行拥军;365天,天天爱民。滚滚双拥潮漫过虎踞龙盘的钟山,越过滔滔扬子江水,流进座座军营,走进百姓人家。市长蒋宏坤说:“为部队多办保障打赢的实事,为群众多做关系民生的好事,新世纪新阶段的南京双拥工作科学发展,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徜徉在驻宁陆海空军和武警部队,经常可以看见一些地方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教授,活跃在演兵现场和装备保障一线。由36名两院院士、专家教授、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科技拥军服务团,自2000年组建以来,已赴军营服务数百余次,举办讲座、咨询千余场,解决技术难题500多项。2002年7月,南京大学、南京邮电学院、江苏一德集团等10家单位被南京市命名为“科技拥军基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授与部队专家一起攻关,共同研制的某尖端科研项目,获得空军和全军科技进步奖。近年来,南京市政建设如火如荼,但一次某繁华集市阻挡了部队紧急拉动炮车前行的尴尬,引发了一场改善部队战备道路的攻坚战。几年来,南京为多个部队修建门前道路、训练基地、专用交通线,以及省际间断头路等数百公里,主动清理营区周围环境,保护军事设施,将汤山、上峰等地区靠近军事设施的采石矿山全部封闭,大大改善了部队机动作战,以及训练演练通行条件,有力地保障了部队物资与兵员运输。让双拥工作搭乘社会化保障的时代列车,使军事经济和社会经济融为一体,达到军地资源共享。南京市各级党政领导主动关心部队建设,积极帮助部队排忧解难,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每年为部队在水、电、气、道路交通等方面,提供和减免费用。2005年市有关部门主动上门征求驻宁部队意见,梳理出部队官兵吃水、用电、用气、住房等方面75件“老大难”问题。今年初,历经两年的汤山地区供水供气拥军工程建成,该地区26家驻军单位吃水用气问题得到彻底解决。75件难题当年就有41件得到解决,成为南京双拥历史上最大规模解决部队实际困难的生动实践。要想实现双拥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就要走好军地双赢之路。服务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是双拥共建工作的新领域。在激烈的竞争中,南京市粮食系统承包了部分军事院校的食堂、超市和浴室。通过行业参与部队后勤保障,不仅达到了压缩部队编制,节约经费开支目的,同时也为地方下岗职工提供了转岗再就业的机会。凯南公司是一家合资企业,在与武警南京二支队共建过程中,公司在消防技能、安全培训等方面得到部队大力支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部队在训练、生活、家属就业等方面也得到了公司的帮助和支持。南京市组织数十家放心副食品厂家与驻军“联姻”,不仅这些单位提高了经济效率,也丰富了部队官兵的盘中餐。推潮势——构建和谐社会的时尚名片“自觉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定拥护者、热情宣传者、积极实践者。”南京市700万广大军民正自觉把这一要求化作实际行动,推动着南京市双拥大潮滚滚向前。3月12日,南京市鼓楼区中央门街道的多功能厅座无虚席。由南京政治学院学员杨涛讲授的《贯彻“两会”精神,构建和谐社区》党课教育,吸引了社区百余名党员群众,场内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物权、房价、就业、教育、医保……”从胡锦涛总书记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讲话,到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杨涛阐述详尽,娓娓道来。党课结束后,社区党员纷纷伸出大拇指:“这样的党课我们爱听,真解渴!”这是南京政治学院选派百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进驻地社区担任“党建顾问”,组织开展党建共建活动的一个镜头。近年来,他们以“让党旗在社区高扬,共建文明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共建活动,有力推进了社区思想政治建设的蓬勃发展,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军民共建文明社区,是南京一道亮丽的风景。经过积极探索,南京市在市、县(区)、街道、乡镇中形成了专业对口共建、系统联网共建、社区联片共建的新格局,其中,全市1407个军民共建对子中社区共建占了三分之一,进一步打牢了双拥工作的群众基础。为提高社区共建质量,通过开展评选“十佳军民共建文明社区”、组织“知荣辱、促和谐,双拥工作进社区”等系列活动,成功创建了南京首批无毒社区、科普先进社区,并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文化、法律、科普、卫生、健身等主题活动。服务人民,始终是英勇善战的共和国军队的光荣传统。驻军广大官兵积极支持地方建设,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热情参加重点工程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大力协助地方维护社会稳定和平安南京建设,积极开展扶贫帮困和送温暖活动。16年来,南京市驻军官兵坚持开展“我为石城增添光彩”活动,为建设第二故乡做贡献。2003年,在抗击非典中,军民众志成城,严防死守,打了一场漂亮的保卫战。2005年,在南京市迎接十运会期间,驻军部队出动官兵平整场地,拆除违章建筑,美化环境。2006年,南京市举办首届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近万名官兵参与其中,营造了“相聚在文化名城、狂欢在博爱之都”的浓厚节庆氛围。南京长江二桥、三桥、南京地铁、新火车站、奥体中心、绿博园等重点工程建设,都留下部队官兵挥洒青春汗水的辛勤劳动,谱写了一曲曲新世纪人民军队爱人民的赞歌。风雨如磐,抹不去悠悠古城的英雄本色;岁月如歌,唱不尽军民团结的鱼水深情;茉莉花香,说不完拥政爱民的动人故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南京军民正与时俱进铸造钢铁长城的新辉煌,朝着“六连冠”的殊荣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