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脾气的葛优
影视伉俪冯小刚和徐帆
葛优最早接触冯小刚的时候,冯小刚还是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美工兼编剧。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筹拍时,冯小刚参与撰写了其中的11集,并请葛优出演其中的“冬宝”。《编辑部的故事》在北京的收视率达到60%,葛优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此后,冯小刚趁热打铁,又为葛优量身定做了《大撒把》,为葛优赢得了影帝头衔。葛优激动地对冯小刚说:“兄弟啥都不想说,以后凡是你的影片,我义无反顾……”
两人的关系亲密起来,拍片空闲之际,就去打台球。
那时,台球室里常常看到这样的景象:冯小刚和葛优“噼噼啪啪”地打着台球,徐帆拿着冯小刚的衣服,安安静静地坐在一隅仔细观望。
冯小刚和徐帆结婚时,圈里只有少数人知道。冯小刚对葛优说:“如果有媒体问起这件事,你就当作什么也不知道。”葛优深知冯小刚是害怕这件事炒作起来刺激前妻。在那段时间,只要一有人提起冯小刚的感情问题,葛优立马闭嘴,以至于后来这件事情都公开了,葛优还是说自己不知道。一次,一位记者在葛优面前提起冯小刚夫妻时,又直又硬地用上了“第三者”这个词儿。葛优立刻不客气地回敬道:“无论什么人,对待感情都会顾及自己的尊严,请你在措词时考虑一下别人的自尊!”
正因如此,冯小刚很多话只跟葛优一个人说,在冯小刚看来,葛优是最佳倾诉对象,什么事情他都会烂在肚子里,就连酒喝多了也不会出差错,因为他脑袋里有“跳闸自动保护装置”。葛优劝他时,他也特别能够听得进去。
冯小刚和徐帆的矛盾大多由电影引起。冯小刚对演员的要求很高,有时甚至显得极其苛刻。有次拍片,冯小刚认为徐帆的某处表演不到位,在连拍几次仍不满意的情况下,冯小刚忍不住当众骂徐帆:“你有没有脑子,再这么着我抽你!”葛优劝徐帆:“你别拿他的话当回事儿,他这人就好钻牛角尖。”徐帆大度地说:“冯小刚骂得对,这就像小孩子犯错一样,不骂是记不住的。”话虽这样说,但徐帆眼里盈动着泪水。
这个场景拍完后,葛优将冯小刚拉到一边:“刚才拍片时,你可能光想着她是你媳妇了,别忘了,徐帆还是一名演员,演员有时候非常脆弱,导演这样当众说她,她可能好几天缓不过劲儿!”葛优不止一次提醒冯小刚:拍电影只是一种娱乐,有时候娱乐别人,有时候娱乐自己,因此,一定要在拍电影时创造快乐,而不是在这个过程里担惊受怕。
冯小刚接受了葛优的劝告,在片场和徐帆的摩擦逐渐减少,而徐帆对角色理解表现也渐渐准确,两人合作的影片从早期的《一地鸡毛》、《月亮背面》,到以后的《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手机》等,徐帆都显得驾轻就熟,人也从最初那杯青涩的葡萄汁,渐渐酿出葡萄酒的味道。曾经有人说冯小刚私心太重,女主角总是给自己的老婆,冯小刚却不以为然,在任何场合他都不掩饰对徐帆演技的偏爱,甚至还调侃:“不错,我俩确实是夫妻,不过,拍一个电影投资总共就这么多,找别人开不起价,只能就地取材找自己老婆了!”
就这样,经过葛优的精心“撮合”,冯小刚和徐帆的感情渐入佳境,在一些公共场合,冯小刚张口闭口称徐帆“领导”、“老师”;而徐帆更是张扬着对丈夫的爱,个性车牌流行时,徐帆希望申请一个“fxs”的号码,就是“冯徐氏”,以古代妻从夫姓来表达爱情的坚贞。
电影《大腕》拍摄期间,由于档期安排得过密,冯小刚多次发生休克。有一天冯小刚忧心忡忡地表示,自己不知道能不能拍完这部电影。葛优听了,立即替他宽心,并说:“你方才说的这些症状我也有,有时候也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可一咳嗽,马上重新挺了过来。”冯小刚听得很宽心。在葛优的建议下,徐帆改变了日常做菜习惯,取而代之的是素烧豆腐、西红柿炒鸡蛋、尖椒土豆丝,因为这类素食菜谱最能减轻心脏的负荷。
2005年底,冯小刚住进了医院。葛优当即放下手头的工作赶往医院。冯小刚见葛优紧张的样子,赶忙说:“我没事的,医生说是劳累过度,休息两天就好了。”葛优不顾徐帆和医生在场,厉声说:“你啊你,简直就是混蛋,工作起来就玩命!你不顾自己身体也行,可你也要顾及别人的感受吧……”不过,骂归骂,看到冯小刚真的没事,葛优心里的石头也就落地了。
2006年6月,由冯小刚执导、葛优主演的新片《夜宴》开始全球预售,短短几天里,海外交易额就达到1000万美元。随后公映更是大获成功,首日票房即突破1200万元,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国产片首日票房低于进口片的尴尬局面。
庆功宴上,冯小刚夫妻情不自禁地对葛优表示,是葛优的“特殊贡献”才使这部影片大获成功。葛优却表示,冯小刚夫妻才是这部影片中的“中流砥柱”。他端起酒杯,和徐帆碰了一下说:“心疼你的丈夫,全身心地去爱,别给自己留后路。”然后又和冯小刚这个“铁哥们”碰了一下说:“心疼你的妻子,她比谁都好,错过她,你再找不着这样的好妻子。”那一刻,冯小刚与徐帆深情对望,葛优又补了一句旁白:“听好了,你们才是世上最配对的夫妻!”(摘自《爱情婚姻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