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以倡导“概念艺术”和极简主义而活跃于艺术界内的标杆式人物、78岁的索尔·勒维特4月8日在纽约辞世。曾被不断思考着的思考本身的过程从此有了终结,留下的是外化为几何造型的思考内容。勒维特把艺术删减到造型上,只剩下最基本的四边形、圆形和三角形,在颜色上,剩下了三原色和黑色,这种方式最终形成了专门的规则,这让艺术家在创作中感觉自在无比。
他的那些直接在墙上进行的画作,通常需要整队人马耗时数星期去执行,他只是说概念。哪怕他想要一条“不太直的线”出来的却是和最初希望的波浪形曲线很不一样的无规则线条。艺术家本人坚持这种方式,他所奉行的观念艺术对艺术对象作为独特的可收藏可买卖的传统地位提出了挑战。说起勒维特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那些白色方框,而他得意的是早些年类似数学演算过程和化学公式的纸本创作。他的创作理念受到了传统保守派的非议,1980年艺术家离开纽约这片是非之地到意大利寻找乐土,在那里他结合自己早些年的创作概念经历了一次成功转型。2000年在旧金山现代艺术馆为他举办的个人回顾展中,人们享受到一场充分展现他多年来的创作规则的视觉盛宴。之后,这场展览又分别在惠特尼现代美术馆和芝加哥现代美术馆获得极大关注。展品包括了他近年来用丙烯颜料直接在墙上涂抹的作品。“21个不同尺寸的方块,被着上了不同的色彩”,艺术家对作品第766号的描述听起来有些枯燥,但这些方块的灵动,而略带灰暗的色泽又像是对文艺复兴时期壁画的一次致敬。生于1928年9月的勒维特是俄罗斯后裔,童年时代他总是在杂货店里弄来的包装纸上画画。在锡拉丘兹大学艺术深造后,勒维特在1951年参加了朝鲜战争,在后勤部门参加海报制作。以后,他又成了贝聿铭工作室的设计师。在尝试走传统道路之后,他决定要创立自己的艺术理论。在现代美术馆工作期间他又吸收了极简主义概念,加之受到俄罗斯结构派的影响,概念艺术从此发轫,连续排列的照片,充满机械感的审美,代表了一种连续的自我批判状态,“我在思考我是怎样思考的”。艺术家的大脑充斥着“量”“顺序”“透明度”“变化”“无规律”等概念。索尔·勒维特用几何造型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言说系统,一套充满诗意的理论。他总是认为物体是会消失的,而概念却能永生。回忆起他在2000年旧金山现代艺术馆举办的回顾展中,他总是竭力让作品与他脑中的概念无限接近。一步步接近目标,所以他从不满足于某个既定的结果,而是把每一件作品视作下一个新问题产生的前设。作品犹如生命,从来就是无法想象和预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