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
昨天下午,邛崃夹关镇,8岁的张露坐在方桌前写作业,妈妈站在身后,她时而扭过头朝妈妈露出甜甜的一笑,看得出她的心里充满无限的甜蜜和满足。
张露有3个关于幸福的愿望,第一个是让父母陪伴在身边,第二个希望自己身体健康,第三个是回到同学身边。
一个小女孩以自己的理解努力追求着最简单的幸福,她身边的人也在尽量让她体会着这种幸福的感觉。
思念在最后爆发 爸爸妈妈我都等不及了
夹关镇鱼坝村很偏僻,但山清水秀,秧苗像针尖一样正从水田里冒出来,山野间尽是生机勃勃的绿。走过一段机耕道,突然听见从一户农家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仿佛是学校,孩子们稚嫩的声音飘荡在绿野间,使山野更显生机。
读书声正是从张露家飘荡出来的。张露已经两个星期没有上学,以后她也许再也没有机会回到课堂,所以老师带了同学们,将课堂设在了她家里。
张学军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在读高中,小女儿张露上小学二年级。正是为了两姐妹能顺利读书,2004年,他和爱人到浙江慈溪打工。他们租最便宜的房子,吃最便宜的伙食,以保证每个月能给家里寄回1000元钱。鱼坝村的留守儿童很多,张露和别的小孩一样,开始并没有将过多的思念表现出来。但从去年8月开始,她对亲情的渴盼突然强烈起来。她给父亲打电话,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张露强烈地表达出最大愿望的时候,正是她开始感到身体不适的时候。去年8月,她开始出现消瘦、没精神等症状,然而婆婆带她到医院检查的结果却是缺铁性贫血,张学军因此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张露却对亲情的渴盼越来越强,她在日记中记满了对父母的想念,在交给老师的作文中也写满思念,她在电话中对爸爸说:“你们快回来,我都等不及了!”张露的思念是埋藏在潜意识里,当生命无多的时候,它自然地爆发。可当父母发誓再也不离开她的时候,张露的病已无法挽回……
亲情在最后抱紧 父母千里返回誓不再离
今年3月中旬,张露再次发病。张学军让母亲带孩子去成都抽血检查。回到夹关镇卫生院,医生看了结果后,就对婆婆说:“是白血病,你们不要到外面再花冤枉钱了,治不好,只有到华西医院试试。”
张学军接到母亲的电话,但母亲无法说清这究竟是怎样一种病,但张学军意识到,孩子很危险。他决定马上回家,马上回到孩子的身边。他没有回家的路费,是所在的公司帮他购买了回程的车票。
抵达火车北站时是3月22日晚上11点,这时已经没有了公共汽车,为了节约钱,他在火车北站出站口坐了一夜,次日凌晨就赶车回家。张露已经去学校上学了,她不愿呆在家里,她跟老师说学校是让她最快乐的地方。
张学军急切地想见到女儿,他直接来到学校里。他从门口往教室里看,看到了正在上课的张露,眼泪再也忍不住,汩汩地往下流。他转过身把背影留给女儿,但还是被女儿发现了,张露忍不住叫起来了:“我爸爸回来了,你们看他帅不帅?”张学军擦干眼泪,朝张露笑笑,说放学了去接她。他返回家里收拾东西,决心再带女儿到成都进行检查,他不相信夹关镇卫生院医生下的结论。
中午1点的时候,张学军接到张露,她紧紧搂着爸爸的脖子,问:“你可不可以不走了?”张学军说:“不走了,我永远也不走了,就陪着你,要治好你的病。”他一直忍着不让自己哭出来,因为老师和同学都在身边。
在去成都的公共汽车上,张露问:“我的病可不可以治好?”张学军说:“天下没有治不好的病。”但他的兜里只有100多元钱,他不得不先带着女儿去新津一个熟人那里借钱。借到1000元钱后,他们于次日来到川大华西医院。又是抽血检查,结果出来了,是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5b型,医生告诉他,要治这种病,得先准备好30万元钱,“只有化疗,要做连续3年的化疗,如果想治好,估计要70万元,而且成功率只有30%。”
张学军又忍不住在女儿面前哭起来,张露问他:“爸爸,你哭什么?”张学军说:“爸爸好几年没跟你在一起了,爸爸高兴!”女儿还是怀疑地说:“我的病是不是治不好了?你是不是在骗我?”之后又自言自语地说:“不过没关系的,只要你们不离开我,我就很幸福了。”张学军说,他自己也很惊讶,孩子对幸福的渴求竟是这么简单。
两天后,张露的妈妈杨如琴回来了,得知真相后,她昏厥过去,在床上躺了两天……
课堂在最后铭记 老师同学带来学习的幸福
张露对自己的病多次提出怀疑,她问爸爸:“你说治得好,为什么带我出院?”张学军心如刀绞,他说:“医生说了,你的病中药偏方就能治得好。”尽管张露怀疑,但并不影响她享受已经得到的幸福,她说:“不管我治不治得好,我现在很幸福,爸爸妈妈都在我身边了。”
张露虽然读小学二年级,但她成绩好,语言表达好,她在自己的作文本上写下她的三大幸福愿望:父母回到自己身边、让自己健健康康、回到同学们身边。第一个愿望已经实现,但第二个她也许永远无法实现。为了帮助她实现第三个愿望,夹关镇九年制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行动起来。
张学军说,张露喜欢上学,喜欢读书,在川大华西医院看病过程中,不断责怪婆婆不把书包给她带来,让她做不成作业。从成都刚回到家,她马上拿出课本开始做作业。父母估计孩子已经猜到了事情的真相,不过孩子仍然非常乐观,她说:“我读书会感到很快乐,不管发生了什么,我还是要读书。”孩子很稚嫩,可语言很成熟,说得父母心碎。
村委会得知了这一情况,他们找到学校商量,“再怎么也要让孩子快乐地度过她最后的生命时间,我们要尽可能地帮助她得到快乐。”
于是,张露的班主任杨艳群每天放学后就来到张露家,陪她一起学习。但张露最盼望的事情是回到同学们身边,但由于病情的加重,她无法再坐到课堂里。昨天上午,学校专门安排了两个老师,带着6名孩子来到张露家,还带来了一个小黑板。老师说,他们要让张露在家中体验课堂的感觉。
上午11点,阳光从屋檐上投射下来,照在孩子们脸上,课堂就设在屋檐下,黑板立在墙壁上。张露将每个同学都看了一遍,她的脸上荡漾着像阳光一样灿烂的笑容,然后说:“我真幸福!”听了这句话,老师和家长都不禁偷偷地抹眼角的泪水。
孩子们一起朗读起了课文,然后朗读起他们对张露的祝福:“张露,我们大家祝你快一点好起来,再和我们一起学习向前。张露,我们班的同学都会为你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张露没有一丝悲伤,相反,她非常兴奋,再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我真幸福!”
本报记者 邓晓洪 摄影 张鸣
建一个关爱站 让所有留守儿童都快乐
鱼坝村村委会也在为张露尽着他们最大的努力,村党支部副书记说:“我们希望她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幸福。”他们把张露的情况介绍给了村民,在这个山区小村,村民们不富裕,大家就送来了鸡蛋,送来四处收集到的中药偏方。一位村民说:“我们这里外出打工的人多,留守儿童也多,哪家没个困难的时候?大家帮助帮助,他们就不那么痛。”
作为留守儿童的张露对幸福的渴盼刺痛了所有人的心,“我们不仅要让她感受到快乐,而且也要让所有的留守儿童都感受到快乐。”在夹关镇挂职担任党委副书记的蒋婕说。蒋婕说,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幸福,夹关镇正在建设一个留守儿童关爱站,里面有活动场所,让他们可以在一起随心所欲地运动,有图书室、有电视机,还有亲情电话,“我们正在和成都大学的志愿者组织联系,让他们在暑假的时候驻村和孩子交流。”她说,和张露一样,孩子们对幸福的要求很简单,“我们必须尽量满足他们对幸福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