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独特的结婚照
1986年的春天,海军大连舰艇学院青年教师方永刚恋爱了。
对象回天燕是院幼儿园的老师,个头不高,长得白白净净,一笑还有一对小酒窝儿。
恋爱本应是轻松的,但方永刚与回天燕的恋爱,从一开始就显得有些沉重。
辽宁建平县萝卜沟乡水泉村——那个土地贫瘠、十年九旱的小山村,留给方永刚的回忆,更多的是贫困。一懂事,方永刚就帮父母干活儿,砍柴,打猪草,养兔……他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一直在全镇名列前茅。
读高中时,他一个月只有两元的菜金,每顿饭几乎都是玉米饼子就咸菜。
到复旦大学报到时,他只带了一床旧被褥。接站的老师疑惑地问他:“你的行李呢?怎么连只箱子都没有?”有一件事方永刚后来作为笑话说,他从小没穿过秋衣秋裤,上了大学后才知道,原来穿棉袄棉裤里面还得穿秋衣秋裤。靠着每月23元的甲等助学金,方永刚度过了4年的求学生活。本科毕业,他报考了研究生。那天,他进了考场在卷子上写上自己名字后又走出考场。老师很为这个优等生惋惜。他却说,父母为他上大学累垮了,兄弟姐妹也都尽了力,他不能光考虑自己的前程,而应该先就业,帮助父母挑起家庭的重担。
或许真是穷怕了,方永刚希望能找个家庭条件好些的姑娘。
回天燕的家境好一些,但爷爷瘫痪在床;母亲患哮喘病,干不了重活;弟弟妹妹又小。从小就十分懂事的回天燕,也想找一个家境好些的,自己少点负担。
每次约会,说着说着,就说到各自的难处上,不是方永刚家里又来信要钱了,就是回天燕的爷爷又住院了。这是一场从一开始便不被看好的恋爱。然而,接触多了,双方又都觉得谁也离不了谁。
有一次,在回天燕家,听见躺在床上的爷爷喊解手,方永刚二话没说拿起便壶为老人接尿,然后,又背着老人下楼晒太阳。这一切,让回天燕的父亲感动了,他对女儿说:“这是个可以托付终身的男人。”
柳绿桃红又一年。
1988年4月21日,方永刚和回天燕到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工作人员问:“带照片了吗?”“带了,带了。”方永刚连忙拿出两张单人照片。工作人员一看,笑了:“我做了这么多年的结婚登记,还没见过拿单人照片来的。你们再简单也得去拍个结婚照嘛!”方永刚开玩笑说:“没结过婚,真不知道有这个规定。”人家还算通融,把两张单人照片贴在一起,合并成一张独特的结婚照。
学院内一间15平方米的小屋成了他们俩的新房。为了少占地方,方永刚把自己睡的单人床边上再加一块木板,变成了双人床;一张旧三屉桌;一组农村木匠打的组合柜。唯一的一件“奢侈品”是借亲友们的钱买的小电视。
结婚那天是个星期天,请一些亲友吃了顿饭,算是办了婚礼。第二天早晨,方永刚对回天燕说:“上午我还有课,你在家休息几天吧。”回天燕说:“我也要去上班。”当时,幼儿园有个规定,休3天以上假,当月奖金就没了,她心疼那15元奖金。
转眼到了“五·一”节,回天燕第一次随方永刚回老家探亲。清晨,他们在锦州下了火车,登上一辆连车窗玻璃都没有的长途汽车。下午3点到了一个叫不上名的小站,两个人满身满脸都是尘土,像是俩“土人”。然后,他们扛着大包小包又开始步行。那一带水土流失严重,一个河套接一个河套。走啊走,方永刚见妻子累得满脸是汗,就把大包小包都挂在自己身上,还不断鼓励她:“曙光就在前头!曙光就在前头!”
天擦黑儿时,终于到了水泉村。一进屋,有两样东西给回天燕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一是炕上铺着的地板革,她觉得很纳闷:地板革怎么可以当炕席用?一是墙上挂着的一个镜框,那里面几乎都是方永刚上大学和当兵后的照片,可见他在这个家庭里的地位。
夜里,躺在铺着地板革的炕上,方永刚轻声问妻子:“怎么样,天燕,不习惯吧?”
“还行。”回天燕说。
方永刚感慨道:“这里虽然穷,却是我的根啊!”
“方家旅店”
结婚后,回天燕发现家里的碗筷经常不够用——碗筷不够用是因为家里来的客人多,而这些客人几乎都是方永刚老家的穷亲戚、穷老乡。
方永刚不仅是方家的第一个大学生,也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那年,当他以591的高分考取复旦大学历史系时,整个小山村沸腾了,县广播站还向全县城乡播送了这一喜讯。去学校的那天清晨,全村的乡亲都到村口相送,这个往他包里塞两元,那个往他包里塞3元,那些钱都是一角两角的毛票。知恩图报的方永刚说:我这个大学不仅是给自己上的,也是替全村的父老乡亲们上的。
携笔从戎,成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一名理论教员后,方永刚最先接触的是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就是要让老百姓尽快地富起来。方永刚深切地关注着家乡那块贫瘠的土地,他时时在思考着该如何帮助父老乡亲们摆脱贫困。
家乡出产一种叫“三道眉”的葵花子,尝过的都说好,可就是销不出去。方永刚在探亲时得悉这一消息,便问乡亲们:“为什么不拉到大城市卖?”乡亲们说:“大城市的门朝哪儿开都不知道,我们哪儿敢去做买卖?”
风尘仆仆,方永刚扛回一大口袋“三道眉”的葵花子回家,他对妻子说:“这次回去,我接受了乡亲们交给的一项任务,帮他们推销葵花子。”
回天燕一听笑了:“你从来没做过生意,哪干得了这种事?”
方永刚说:“我当然不能做生意,但是可以帮乡亲们做点社会调查,这几天把这些葵花子分送给亲朋好友们,让大家品尝品尝,听听反映。”
几天后,反馈回来了。大家一致反映,“三道眉”皮薄、仁饱、味香,又好嗑。
方永刚心里有数了,一个电话打回去,几位乡亲拉来了一大卡车的“三道眉”。方永刚忙前忙后,又是安排住宿,又是联系代销点。一个星期后,一大卡车的“三道眉”一销而光。几位乡亲那个乐啊,都说这是他们这一辈子挣到最多的一笔钱。至今,“三道眉”还在大连农贸市场上畅销。
消息传开后,家乡水泉村、萝卜沟乡都知道大连有个叫方永刚的海军军官,热心肠,又有能耐。打工的、做生意的、看病的,都来找他。休息日,方永刚常去学校附近的建筑工地、餐馆,打听是不是需要用人,还爱去农贸市场转悠,看看有什么商机。
老乡来了,方永刚不仅要管吃管住,还得要负责找活干。
有天夜里,10点多了,事先连声招呼都没打,老家一下子来了4个小姑娘,说是奔方叔叔找工作来的。那时候,方家还只住着一间小屋子,无奈,只好让4个小姑娘和回天燕母子挤在一张床上,方永刚自己睡在三屉桌上。
一夜没休息好,第二天一早还得上班,回天燕心里自然有气。下班后,带着儿子方舟回娘家去了。
方永刚忙活了3天,总算为4个小姑娘找到了活干。这才想起妻子儿子已经几天没有照面了,连忙骑着车子上岳父家。
“哟,咱们的方老师终于露面了!”一进门,回天燕便话里有话。
方永刚“嘿嘿”笑着,只顾自己逗儿子。
“我说方永刚啊方永刚,咱们那个家还叫家吗?索性叫‘方家旅店’算了。”回天燕的气儿还是不顺。
方永刚开口了:“客人来得多了,的确影响了咱们的生活和休息。但你想过没有,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这些农民的孩子能出得来吗?你就是用轿子抬都抬不到咱们家。从咱们这个小小的‘方家旅店’就可以看出,农民工开始向城市流动了,这无论对于城市还是农村,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见回天燕不吭声,方永刚又说:“农民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咱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咱们也是第一次进城,人生地不熟的,那有多难啊!”
回天燕也是通情达理的,她说:“我倒无所谓,我就怕影响你工作。你要备课,又要讲课,自己都忙不过来。”
方永刚答道:“我没关系,作为一名党的理论工作者,能为乡亲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我高兴。”
有个老乡叫张自海,家里穷,三十好几了还在打光棍。方永刚把他带到大连,帮他在一个建筑工地找到一份活儿。怕他乱花钱,方永刚又帮他保存工资。3年后刨去吃住零用,共积蓄了6000元。用这笔钱,张自海在家乡找了个媳妇,现在孩子都上小学了。他逢人便说:“没有永刚兄弟,哪有我这个家!”
逢年过节,方永刚都要将在大连打工、做生意的乡亲们请到家里,有时是一两桌,有时是三桌。菜摆好了,酒斟上了,方永刚开始发表祝酒词。他先讲国内外大事,再讲最近出台的各项政策,然后还帮大家解惑答疑。方永刚讲得有声有色,大伙听得有滋有味。饭菜都凉了,每回不得不由回天燕出面制止:“差不多了,永刚,你别把政治理论课堂又搬到饭桌上来。”
方永刚特别关注家乡的教育问题,每回乡亲们在一起聚会,他都要叮嘱大家,要想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要想转变个人的命运,必须重视教育。他最先考上了大学,在他的示范下,水泉村至今已走出了十几位大学生。
好儿子 好父亲
“自古贫寒出孝子”。方永刚是个孝子。
每次回老家探亲,方永刚总是什么都想带,旧军装、旧电器、旧杂志,儿子玩过的玩具,甚至于大米、白面。回天燕笑他:“你这不是在搬家吧?”方永刚说:“许多东西城里人看不上眼,可在农村金贵着呢!就说这大米吧,记得小时候,春节还不一定能吃上一顿呢!”有次从北京转车,方永刚见商店里卖的一种凉粉好吃又便宜,连忙买了几袋,说要带回去孝敬老人。到了家,那几袋凉粉却不见了,方永刚好生奇怪,回天燕也觉得纳闷,她再把提包翻了一遍,嗨,一路颠簸,那几袋凉粉早被压碎,连汤都流光了。
结婚前,方永刚每月的工资不到100元,他却每个月给父母寄去70元。
也是在结婚前,方永刚的母亲来大连看病,有一天,回天燕去看望老人。一进门,她不禁愣住了:只见老人坐在小马扎上,地上摆着一盆热水,方永刚单膝跪地,正全神贯注地为老人洗头……
结婚后,母亲经常来大连治病。每回母亲一来,方永刚便交代回天燕,老人牙不好,煮饭要多添点水,菜要炒得烂些。一天,吃红烧排骨,老人夹起一块排骨,在嘴里嚼了几口,嫌硬,又吐出来,放在方永刚碗里。方永刚毫不嫌弃,夹起排骨,又有滋有味地嚼了起来。晚上,回天燕对他说:“永刚,你也太那个点了,咱们家还不至于穷到那种地步吧,妈妈嚼过的骨头,你还舍不得扔,接着啃,多不卫生?!”方永刚像是自言自语:“我们那个地方,有个习俗,孩子小的时候,妈妈要把食物嚼碎了喂孩子,谁也没有想过卫生不卫生。现在妈妈老了,我能嫌弃她不卫生吗?如果我把妈妈嚼过的那块骨头给扔了,那会多伤老人家的心?!”
方永刚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一个人,连对自己的父母都没孝心,哪还谈得上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
1993年,母亲病故。当时,兄弟姐妹都已经分家。方永刚怕父亲一个人生活不方便,就把他接来同自己一起住。过了半个月,老人想回家,说在这里你们一上班,自己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不习惯。方永刚想想也是,老人也得有交流。他立即帮老人找到一个看门、打扫卫生的活儿。每天他上班,老人也上班,有活儿干,老人不觉得寂寞了。
1999年,父亲不幸得了脑血栓,行动不便。只要天气好,方永刚下午上班前,第一件事是先将老人扶到楼下一个修车铺旁,老人既可以晒晒太阳,也有个说话的伴儿。4点多,课间休息,他又紧往家里跑,把老人扶回屋里。
而每到星期六下午,在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还可以看到这样一道“景观”:方永刚小心翼翼扶着老人,儿子小方舟提着洗浴用品跟在一边,他们是陪老人去洗澡的。
方永刚对自己的生活有些大大咧咧,但照顾老人却是格外的细心。
回天燕娘家的西北侧有一家化工厂,每当刮西北风时,化工厂排出的废气就会随风飘进来,回天燕患有哮喘病的母亲就会感到呼吸困难。所以,只要一刮西北风,方永刚就会对妻子说:“赶紧回家看看,窗户关了没有,老人的药还有没有?”有一天夜里,回天燕已经睡下了,电话铃突然响了起来,正在东北出差的方永刚告诉她:“刚才我看了电视,明天大连要降温,还刮西北风,你上班前一定要回家看看,让老人提前有个准备。”
在老人面前,方永刚是个好儿子;在儿子面前,方永刚又是个好父亲。
别看方舟现在长得壮壮实实的,可小时候却三天两头感冒咳嗽。方永刚听说游泳特别有利于儿童的健康,他决定教儿子游泳。可是,当时方永刚自己还是“旱鸭子”。为了学会游泳,他不知喝了多少口海水。他自己学会后,又教会了儿子。每年从5月到10月,他都带儿子到大海里游泳。每次游泳也挺有意思的,刚下海,他说:“儿子,咱们今天游1000米怎么样?”方舟回答:“没问题。”游了快1000米了,快到岸边了,方永刚又说:“儿子,咱们再加100米怎么样?”方舟大口大口喘着粗气,“老爸,我实在游不动了……”方永刚鼓励他:“儿子,你就当作现在海里有一只大鲨鱼在追着你,你要不游,马上就可能被鲨鱼吃了,快游!”儿子不得不拼命划动着手臂,待他们回到岸上时,方舟差不多累瘫了。几年下来,方舟的身子骨结实了;同时,游泳也让孩子磨炼了意志。
方舟上幼儿园时,方永刚买来一张中国地图、一张世界地图贴在墙上。每当电视台播送天气预报时,方永刚便把儿子带到中国地图前,告诉他哪个城市是哪个省的省会,哪个省在哪个位置,这个省(区)的地理、气候、交通、物产等情况。几年下来,儿子等于上了一门中国地理课。儿子上小学后,方永刚又让他熟悉世界地图,了解简单的世界地理。儿子上了初中,方永刚又为他订了《环球时报》、《参考消息》,从小培养他对国际、国内时政的兴趣,开阔他的视野。
有人问方舟:“你爸爸是搞创新理论研究的,你们家是不是整天被浓烈的政治空气笼罩着?”
方舟笑了:“爸爸既是我的爸爸,也是我的老师和朋友。我们在一起的话题更多的是探讨国际局势、科学奥秘、甚至于动物世界、武器装备和NBA。我们在一起还可以争论。”
方永刚说:“儿子将来干什么,由他自己决定,但无论干什么,他首先要做人。做人,就要以德立身,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
感恩与使命
“像一座大山突然间就要倒了一样!”回天燕这样形容刚得悉方永刚检查结果时的感觉。
2006年11月17日,方永刚上了手术台。
动了20多年手术的主刀医生吃惊地说:“这真是一个铁人!癌症已经到了晚期了,他还能够坚持讲课,简直不可思议。我动了这么多年手术,没有见过一位这么严重的病人。”
回天燕心如刀割,一直在谴责自己,没有照顾好丈夫。这两年,方永刚好几次肚子疼、腹泻,回天燕让他去医院查查,他总是说忙,总是抽不出时间……其实,他是在透支自己的生命啊!如果早一年,哪怕早半年发现病情,也将好得多。
手术前,回天燕不敢将他得癌症的事告诉他;手术后,她还是不敢说出真情,怕他经受不住如此沉重的打击。但是,术后必须做化疗,这一化疗,不等于把一切都告诉他了吗?
化疗前一天,科主任来查房,对方永刚说:“方教授,你还得做后续治疗,因为你的体内还有‘不法分子’,咱们必须消灭它!”
这话已经挑得够明白了,可方永刚一点反应也没有,反倒说:“主任,到了这里,我就是你的兵,我一定听从你的指挥,勇敢去战斗!”
回天燕在一旁直想掉泪,她在心里说:“永刚啊永刚,平时你是那么的敏感,领导的一次讲话,报纸上的一条消息,你都会从中发现新的信息。可现在你对自己的病情,是如此的迟钝?都到这时候了,怎么还一点都没有察觉?”
做完第一次化疗,方永刚向医院请假回家住几天,他要与儿子亲热亲热。他不顾回天燕的阻挠,硬是下厨房炒了几个菜。平时在家,他做饭炒菜多,他说儿子喜欢吃他炒的菜。
回医院的前一夜,靠在床头,他拉过回天燕的手,深情地注视着她,片刻,平静地说:“天燕,我想告诉你一件事,你一定要挺住。你知道吗?我得的是癌症,还是中晚期。”
回天燕心里一震:他是装不知道,其实他都知道了……她拼命地咬住自己的嘴唇,不让泪水流出来。
方永刚拍了拍回天燕的肩膀,轻轻地说:“你放心,我一定能渡过这个难关,我们家也一定能渡过这个难关!”
回天燕不知道丈夫是怎么得知这一消息的,但她知道丈夫已经坦然接受了这一严峻而又残酷的现实——他是个男人!是个坚强的军人!
手术后刚刚醒来,方永刚做的第一件事是开了张书单,让妻子回家取书,他准备为研究生做论文开题辅导。刚从重症监护室搬回病房,他就把3个研究生叫来,为他们上课。回天燕急了,刚唠叨了两句,方永刚火了:“你不要动摇军心!我肚子里有病,脑子没问题,嘴没问题!”更让回天燕接受不了的是,刚做完第二次化疗,他居然要去给政治系国防生讲授“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课。回天燕担忧地劝他:“你现在这种状况,不能不去吗?”他说:“这是住院前就定下来的事,军人不能违约。”见说服不了他,回天燕只好答应了。她知道方永刚的脾气,一站在讲台上就会激情澎湃,便一再叮嘱他压缩课时。但讲完课回来,她发现方永刚的内衣内裤全被汗水湿透了。
像所有癌症病人的家属一样,回天燕焦虑过、郁悒过、绝望过……为了挽救丈夫的生命,她四处求医问药,恨不得把所有的药都让丈夫吃一遍,她甚至悄悄跑去烧香拜佛。这事让方永刚知道了,一脸严肃的方永刚把她好一顿责备:“天燕,你堂堂一个老师,怎么能干这样的事?你这不掉我的价吗?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党的理论工作者,我唯一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回天燕被说得满脸羞红。
2007年2月1日,海军派专机接方永刚到北京做进一步治疗。
方永刚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又穿上军装、戴上军帽。听说科主任准备用担架抬他下楼,他急了:“主任,千万别,我是一名军人,我要以军人的姿态走出病房。”住院部前挤满了送行的人群,当医护人员将一串串亲手叠成的千纸鹤挂在他的脖子上时;当他看见学员们打出的“导师,我们等你回来”、“教授,风采依旧”的标语时,轻易不落泪的方永刚流泪了。
妻子、正放寒假的儿子陪同方永刚进京治疗。
自己患了重病之后,方永刚反倒经常开导回天燕要开朗、要乐观。只要见回天燕皱着眉头,方永刚就要说:“怎么,又有什么郁闷的?你看,窗外的阳光多灿烂!你啊,你总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而我,永远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这么一个有活力的人,怎么就感染不了你?”
他对一旁的方舟说:“儿子啊,爸爸不会这么快就离开你们的,爸爸要看到你娶妻生子,把你的孩子培养成像你这样有出息……”
方舟乐了:“老爸,说话算数!”
方永刚拉着儿子的手:“军人说话,从来算数。”
正月初三,刚刚从甘肃视察回京的胡锦涛总书记,到医院看望了方永刚,令他们全家既意外,又感动。
最感到遗憾和后悔的是回天燕,当总书记与方永刚亲切交谈时,她想了许多要对总书记说的话,可一激动,却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说出来。
夜里,方永刚辗转反侧。回天燕轻声问道:“你在想什么?”
方永刚索性扭亮了床头灯,坐了起来,动情地说:“天燕,自打住院以来,我一直沉浸在一种被关爱的幸福之中。各级领导同志的关怀,同事、学生、亲朋好友的照顾。还有那些我根本就不认识的好心人,那天来医院送偏方的那位退休老人,那位转了3次公共汽车专门送饺子来的大娘,人家不过就因为听了我的一次讲课。总书记日理万机,还抽时间来看我。这会儿我想的就是两个词:感恩与使命。”
从小就懂得感恩的农民儿子方永刚,此时,对感恩有了新的感悟。
一直勤奋工作在党的理论战线上的方永刚,此时,想的还是自己的使命。
回天燕说:“总书记今天不是叮嘱你了吗?他现在对你的要求只有一个:‘安心养病,早日康复’。只有养好病,你才能重上讲台。”方永刚轻轻地重复着:“对,养好病,重上讲台!” (题图摄影: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