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主要依靠政府“牵线搭桥”的东西部合作,如今正逐步向市场主导转变。一年一度的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西洽会)见证着这一区域合作的新变化:随着市场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更充分地流动,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自觉投身于东西部合作当中,呈现出东西部合作“民间互动”的新趋势。
| |
东西部合作民企成为主力
记者从正在西安举行的第十一届西洽会上了解到,随着西洽会影响的逐步扩大,企业参会积极性越来越高,尤其是民营企业投资西部的热情逐渐升温。本届西洽会民营企业参展参会的比例达60%以上,民企成为东西部合作的“主力军”。
在历届西洽会上,民营企业参会数目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1997年至2000年的前4届西洽会上,只有少量的小型民营企业参与,展位也仅有20个左右。2001年第五届西洽会上,参展的民营企业达到501家,当年还新增设了私营经济展馆。前年的西洽会,民营企业参会比例首次超过了半数。去年则占到了参会企业的六成以上,浙江、江苏、广东等省份的参会企业大部分都是民企。在达成的投资合同和协议中,民营企业投资也占了很大比例。
实际上,西洽会上的情况,只是民营企业参与东西部合作的一个缩影。仅以上海和陕西为例,到去年9月底,上海市的民营企业在中西部等地区已经完成和正在实施的投资项目达201项,投资总额187.8亿元。而目前在陕西开展合作、投资、开发的东部地区私营企业已超过1万家,投资总额超过300多亿元,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投资涉及能源交通、轻工纺织、商业物流、房地产开发等多个领域。
西部渐显投资“洼地效应”
东部民营企业大举西进,虽与政府积极引导密不可分,但西部地区近年来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仍是吸引民企前来的重要因素,这一新变化直接受惠于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随着这一决策的实施,西部的投资“洼地效应”日益明显。
到2005年底,我国累计在西部地区新开工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重大项目70项,投资总规模约1万亿元。“十五”期间,西部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6853公里,总公路通车里程达22万公里,西部地区水利、通信、城乡电网和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
在西安有不少投资的广东客商余更荣说,西部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力资源,还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再加上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对东部民营企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投资环境的改善也成为吸引东部企业投资的重要因素。陕西省近年来将优化投资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建立投资环境考核评价体系,在全社会营造“亲商”氛围。各类开发区和产业园区更以其优良的环境、先进的管理和服务日益成为吸引外省投资的热土。去年,西安高新区引进外省资金80.8亿元,同比增长42%;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外省资金53.8亿元,同比增长56%。
据商务部统计,到去年底,东部地区已有1万多家企业到西部地区投资创业,投资总规模超过3000亿元。随着东部企业在西部投资的日益增多,异地商会、协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目前仅陕西省就有10个省区市的异地商会、协会。陕西省广东商会会长郭昆先介绍,现有在陕粤商企业有400余家,去年广东在陕投资232个项目,到位资金124.3亿元。
东西部合作出现双向互动趋势
在以市场为主导的东西部合作中,如今不仅东部企业向西部投资,一些羽翼逐渐丰满的西部企业也向东部发展。
以山东省为例,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山东企业积极投身西部开发,到去年底共有5000多家企业到西部投资1000多亿元,2400多个合作项目盈利,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山东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联合、参股、控股、技术入股等形式,共有300多家企业向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而在山东企业西进的同时,西部企业也开始在山东发展。早在2003年,新疆最大的民营企业特变电工集团就收购了山东鲁能泰山电缆,成立了特变电工鲁缆公司,这是新疆企业首次重组山东国有企业。
去年,内蒙古牛奶企业开始在东部投资建厂。在上海、深圳等沿海城市,西部企业前去投资的情况不乏其例。种种迹象表明,东西部之间的经济交流合作已呈现出频繁的互动趋势。
东西部合作从“政府主导”向“民间互动”转变,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更有利于东西部合作的健康发展,实现区域优势的互补、双赢。(新华社记者储国强 张琳 新华社西安4月10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