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1日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了解到,我国科研人员在水稻产量相关功能基因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克隆了控制水稻粒重的数量性状基因,这一成果对推动水稻高产育种有重要意义。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林鸿宣研究员领导的研究组,日前成功克隆了控制水稻粒重的数量性状基因GW2,并深入阐明了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理,显示该基因在高产分子育种中具有应用前景。
林鸿宣研究组的实验结果表明,当GW2的功能缺失或降低时,可加快细胞分裂,增加谷粒颖壳的细胞数目,进而显著增加水稻谷粒的宽度、加快籽粒灌浆速度、增加粒重以及产量。
研究组同时发现,将大粒品种的GW2基因导入小粒品种中培育成的新株系,与小粒品种相比,虽然每穗粒数有所减少,但由于粒重的明显增加,单株产量依然显著增加,显示该基因在高产育种中具有利用价值。
该研究成果为作物高产育种提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要应用前景的新基因,为阐明作物产量和种子发育的分子遗传调控机理提出了新见解。
这一成果的相关论文已于4月8日发表于国际顶级遗传学杂志《自然-遗传学》。这是林鸿宣研究组继成功克隆一种水稻耐盐功能基因后,两年内第二次在该杂志发表论文。《自然-遗传学》杂志的三位评审人对该项研究给予高度评价:“我们相信这是一项在水稻产量育种史上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三位评审一致认为,“这是一篇将引起遗传工作者极大兴趣的力作,该论文通过大量而深入的实验包括基因定位克隆、基因结构分析、功能和表型鉴定等证明该基因控制水稻谷粒大小,为作物种子的遗传调控机理研究了有价值的见解”。(记者孙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