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
毛岸青1923年生于长沙,毛泽东和烈士杨开慧的第二个儿子,优秀俄语翻译家。2007年3月23号,84岁的毛岸青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
毛岸青逝世后,各大报刊的头版刊登了,各个网站创建了专题网页。
| |
毛岸青多年来过着怎样的生活?在家人眼中,他是什么样的人呢?毛岸青夫人邵华娓娓道来——
A 他被巡捕打到头部
1930年,母亲杨开慧被军阀杀害后,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被党组织秘密转移至上海,在那里度过5年街头流浪生活,靠卖报纸、推黄包车度日,其间,毛岸青的身体受到严重伤害。1936年,毛岸英、毛岸青被党组织送到苏联学习,1947年回国。
记者(以下简称“记”):邵华女士,特别感谢您来,以前我们也见过,今天看到您消瘦和憔悴了不少。
邵华(以下简称“邵”):是。因为岸青同志2月份生病到现在。我一直守护在他病榻旁,中间还参加了一次“两会”,所以比较疲劳,比较憔悴。
记:您的情绪现在平复下来了吗?
邵:稍微好一点。主要是岸青同志的遗体告别、追悼会给了我很大的安慰——来了那么多人,光是群众就几千人,作为家属,心情非常激动。
记:听说您打算把他的骨灰分放在北京八宝山和湖南的杨开慧旧居,是这样吗?
邵:有这个想法,你看这照片是他和他妈妈、哥哥唯一留下来的一张。他那时才一岁多,这照片他经常翻看,所以我一直把这张照片珍惜地带在身边,我们两人常常拿着这张照片回忆过去。
记:岸青常跟您讲他的童年?
邵:对,为什么这段生活我会知道得这样清楚?就是除了岸英哥哥讲过之外,岸青同志也常跟我回忆起他苦难的童年。
记:他小时候被打到头部,对他一生都是很长的影响。
邵:是,他在电线杆上写下“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被巡捕打过,所以他幼小的身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到1936年,地下党终于找到了他们,送他们到苏联读书,但是时间不长,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了,毛岸英积极要求参军上前线,岸青同志这时候也跟留在苏联的其他中国孩子们一样,在斯大林“一切为了前线”这个口号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1947年,他随贺子珍妈妈回到哈尔滨。在东北,李富春同志和蔡畅同志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回来之后,父亲让他到艰苦地方工作。东北克山当时有地方病,克山病,土匪还经常出没,父亲也让儿子在艰苦的地方进行土改试点。
记:希望他们和广大农民接触,了解中国社会。当时岸青同志的身体情况能适应土改工作吗?
邵:还可以。克山县跟他一起搞土改的同志和克山县政协的同志,前年给我写了一封长信,把他当时搞土改的情况向我做了介绍,说他到了那儿默默无闻的,大家只知道来了一位杨永寿同志——他化名杨永寿,不知道他真实的身份。他们一起生活工作了八个月,只知道是上面派来跟他们一起搞土改的同志,他就跟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而且做深入细致的调查。他开始不太会算盘,后来看见搞土改的同志都会,就很努力地学,最后他的算盘甚至打得比他们都好,他还利用自己的特长,给农民组织夜校,他多才多艺,会很多种乐器,拉二胡、小提琴,唱歌,当地农民业余时间很愿意听他唱歌、拉琴,也有很多人向他学算盘……
B 他没有从政的愿望
1949年开始,毛岸青在中共中央宣传部马列著作编译室担任俄文翻译,参与翻译了《列宁全集》等十多部马列经典著作和政治理论书籍,并发表了十多篇文章。
记:人们说他默默无闻做了很多了不起的工作,比方说翻译《列宁选集》,他都是主力。
邵:对,他确实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很少在别人面前谈到自己,对我也是谈他记忆犹深的童年生活,对爸爸、妈妈的怀念。他所做的成绩,很少讲到。他在中宣部工作了两三年,他翻译了些什么书,你要让我全部说出来,我真的说不出来。后来我在国家图书馆查到他所翻译的一些书目,我们查到了十三本。
记:都是很重要的马列主义著作。
邵:他是默默无闻地工作,他觉得这是自己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好炫耀的。
记:他是一位优秀的俄语翻译,多才多艺,如果不是受到身体的影响,是不是能做更多更大的事?
邵:我想是这样。
记:那他有没有可能从政呢?
邵:如果没有身体的问题,那我就不知道了,他没有跟我说过他有这方面的愿望,我觉得他是一个朴实无华的人,他并没有这种要做官要怎么样的愿望。
C 我在他眼里是小妹妹
邵华的姐姐刘思齐是毛岸青哥哥毛岸英的妻子,所以邵华小时候就认识毛岸青哥哥,毛岸青从苏联回国后,他们再次相遇,一见如故,并开始写信联系。两人慢慢走到了一起,1960年,毛岸青和邵华在大连举行了婚礼。
记:很多地方说你们一见如故,谈得很投机。
邵:对,我们从小就认识,因为姐姐和毛岸英的关系。1959年我们再见面时已经相隔六七年时间,大家还是一样很谈得来,很投机。这样我们1960年结婚了。
记:那时候有爱上了的感觉吗?
邵:应该说是有吧。一方面是爱,因为他的整个经历我也很同情,是苦难的一生,我自己也是苦难的一生,我从小在敌人监狱里生活了八年,我父亲也是在监狱中牺牲的。所以既有爱情,又有互相同情、支持、鼓励这种心情。我们结婚之后,父亲也很关心我们,希望我们互相有一个依靠,有一个寄托。
记:岸青是个什么样的丈夫?
邵:他对我还是很疼爱、很照顾的,有时候一起出去散步,他搂着我,甚至要把他的大衣披在我肩上。
记:你们年龄差多少?
邵:我们年龄差十几岁。
记:那你就是他的小妹妹了。
邵:在他眼里是小妹妹。1950年前后,我就把他当哥哥来看,最后才发展到这一步的。他在生活中,比方说周末回到家,总吩咐给我做一点可口的饭菜,大家一起吃。散步时他总是挽着我,在苏联长大的人很习惯挽着,很习惯一件大衣两个人披着,很浪漫,我当时还觉得很不好意思,在街上走觉得有点太醒目。
记:手拉手还是胳膊挽在一起?
邵:胳膊挽着胳膊,我觉得还有些不好意思。他常常说怕什么,我们是夫妻,没关系。
记:您跳舞也是他教的?
邵:对,他从苏联回来,能歌擅舞。在大连时,周末总是有舞会,他总要拉着我去跳舞,开始我也不会跳,他教会了我,我们在舞场里跳得很溜,我们最爱跳华尔兹,音乐一响起来他就特别高兴,一支三步舞曲下来,他和我在舞场里从头转到尾。
记:那很引人注目吧。
邵:很引人注目。开始大家都一起跳,后来一看我们转得那么快,旁边的同志们都让开了,那时候我梳着两只长长的辫子,他转得快,我的辫子也就飞起来了,很多当年看过我们跳舞的同志还在回忆,说你们那时候真幸福,你们的舞跳得真好,我说这都是他教的。
记:丈夫浪漫,妻子特别甜蜜。
邵:感到很幸福。所以在学校期间,我就特别盼望周六周日能够早一点到来。
记:您原来跟我说过,跟岸青同志结婚,您也承担起一份照顾他的责任,您对他的照顾包括哪些方面?
邵:衣食住行。另外也关心他的保健,不要感冒,医生给他吃的常规药也都督促他吃,身体不好的时候督促他去检查。
记:他小时候被打的后遗症,对他的生活、他的状态到底影响有多深呢?
邵:应该说有一定的影响。
记:但他后来还是一个很正常的人吧?
邵:要是非常重,他也不至于能够翻译这么多作品。我们两个人一起生活的时候,他出版了很多书,尤其是主席去世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有一副很沉重的担子,要继承和宣传毛泽东思想,宣传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们。我是中文系毕业的,也有一定的功底,所以我们两人写书,虽然是我执笔,但很多思想、框架、结构,文章怎么写,他经常出很多好的点子,有时候他口述,我记录。父亲去世那年对我们是很大的一个打击,觉得好像天塌了、地陷了,后来我们就在家里设了一个灵堂,很简朴,但很能表达我们心愿。
D 他从不大声嚷孩子
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有些分歧,他从来不对孩子大声嚷嚷,更不要说动手打(毛)新宇,可是我有时候脾气躁,看见新宇太淘气了,我就忍不住要打他。
邵:爸爸诞辰一百周年时,我们出了一套丛书,《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一共有27本,将近600万字。
记:你们两个一起写的书?
邵:我们两个主编的,在主编这套书的过程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到岸青的这份感情和他的毅力。当时我们走了全国十几个省市,到了韶山、井冈山、瑞金、广州、遵义,后来又到了延安、西柏坡、上海,我们去搜集资料。看得出岸青同志对父亲的那种情感。
记:每年主席诞辰纪念日,你们都要去毛主席纪念堂。这是岸青的主张吗?
邵:是,我们不但12月26号要到纪念堂去缅怀父亲,每年9月9号只要在北京,也都必去纪念堂,这两个日子我们还要回中南海,去缅怀生前和爸爸在一起的日子,对孩子加深革命传统教育。每次他都要带着新宇,而且要孜孜不倦地讲,他对孩子的教育抓得很紧,一有机会就对他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小新宇刚出生时,他高兴得不得了,我有的时候也笑他,胡子拉茬地在孩子脸上亲,亲得孩子哇哇叫,他对孩子确实打心里疼爱。
记:孙子出生时就更开心了。
邵:那就更开心了。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有些分歧,他从来不对孩子大声嚷嚷,更不要说动手打新宇,他一次没有过,可是我有时候脾气躁,看见新宇太淘气了,就忍不住要打他。
记:别人家是严父慈母,您家里反过来了。
邵:对,我们家是严母慈父,有时候我打新宇,他就老说这种教育方法不对,应该给他讲道理。有一次放暑假,我们一家在外地疗养,新宇光顾玩,当天的作业规定上午完成,结果吃中午饭的时候我一看一个字没写,很生气,我就说你今天作业没完成,不许你吃午饭,现在就做。岸青就对我说,先吃了饭再做吧,要不然饭都凉了。我说不行,你这样姑息,他还会有第二次。他看了我一眼,拉着新宇说,儿子,我陪你一起完成作业,叫你妈妈自己吃吧。
记:反抗您。
邵:弄得我哭笑不得,只好让步。现在回想起来,他的教育方法可能是对的。
记:特别巧合的是,2003年12月26号,也是主席诞辰110周年的时候,你们的孙子出生了。
邵:对,这也可以说是我们全家的幸福。当时我们正好在人民大会堂,毛主席诞辰110周年纪念会,手机全部关闭了。等到会开完了,手机都被打爆了。
记:这次灵堂的布置,非常有特色,有很多照片,这是您的主张吗?
邵:对,因为他们让我多提供一些岸青同志生前的照片,我就想,他的灵堂布置应该有他的特色,把他鲜为人知的东西用照片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前来吊唁的同志们,都感到对岸青同志的生活、情趣、工作有了进一步认识。觉得他是一个平凡中见伟大的人,爸爸对我们的教育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脱离群众,任何时候都把自己当作普通老百姓,要夹起尾巴做人。我觉得岸青同志这一生是履行爸爸教导的一个楷模。本版稿件由《新闻会客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