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恩的莱茵河畔,是最受欢迎的天然运动场。俞 侃摄
初到德国莱茵河流经的科隆市,就听当地人说,临河房屋的房价与窗户的面积是成正比的,原因是窗户越大,看到的水景越多,自然要多掏钱买单。
在德国住的时间稍长就越发体会到莱茵河的含金量:860公里莱茵河流经的大城小镇都是德国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也是最好的天然运动场所。由于在波恩的寓所离莱茵河只有几分钟的脚程,经常约上三两好友河边慢跑,一年四季,无论晨昏,都能看到水鸟低回,追逐着水中皮划艇的矫健身影,而岸边练跑步的、溜轮滑的、玩自行车的各行其道,自得其乐。
很难想象,眼前这样一条风景如画的河流在30多年前曾被称为“欧洲的下水道”。上世纪50年代,德国开始大规模战后重建,河两岸出现大量能源、化工、冶炼企业直接向河中排污,加上蜂拥而来的城市人口大量倾泻生活污水,莱茵河水质急剧恶化。
为了让莱茵河尽快重现生机,莱茵河全流域9国及欧盟代表于1953年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ICPR)。ICPR常年仅有12名成员,委员会主席由各成员国部长轮值,但秘书长始终是荷兰人。因为荷兰处于莱茵河最下游,一来受“污水之痛”最深切,二来也最公正客观。ICPR的最高决策机构为各国部长参加的全体会议,一旦形成重大决策,各国随即分工实施,费用各自承担。在ICPR的高效协调下,多年来沿河各国唇齿相依,民众携手结成利益共同体,从整治水质着手,拆除了各自河段各类航行、灌溉及防洪等不合理工程,重新以草木替代水泥护坡,部分曾被强行取直的人工河段也重新恢复了自然河道,以增强其自净功能。大马哈鱼是莱茵河水质的试金石。如今伴随着全流域整治,绝迹半个多世纪的大马哈鱼又重新现身莱茵河。文化底蕴深厚的中莱茵河河谷更在2002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本报赴德记者俞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