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跆拳道能够强身健体,遇险时可以防身!”
“学习跆拳道可以改变性格,敢于知难而上,不惧艰险!”
近两年跆拳道成为国内的时尚运动,在不少白领和学生中迅速普及开,他们把跆拳道作为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跆拳道的理解见仁见智。也许有人会问:跆拳道运动究竟具备怎样的魅力?为什么国人会热衷于这项起源于韩国的运动项目?
国家跆拳道队总教练陈立人的答案是——跆拳道运动的魅力在于育人。
跆拳道竞技在对抗时双方身体直接接触,以刚制刚,用简练硬朗的方法直接击打对方,防守的动作也是以直接格挡为主,随即是连续的反击动作。防守时很少使用躲闪防守法,追求硬拼硬打,尽可能保持或缩短双方间的距离,以增加击打的有效性,在近距离拼斗中争取比赛或实战的胜利。
观看跆拳道比赛,运动员的喊叫声给人印象深刻。在跆拳道的练习和比赛中,运动员每完成一个动作,都伴随着大声的叫喊,发出“呀!”、“哇!”、“噻!”等等声音。喊叫声让观众体会到运动员搏击中迸发出的巨大力量和无比信心。
那么,专业的跆拳道运动员是怎样训练的呢?如果你经过国家跆拳道队的训练馆,经常会听到里面传来咚咚咚的擂鼓声。原来在跆拳道训练馆里摆放着一面大鼓,每当场上选手捉对厮杀之际,总有一名队员手持鼓槌,站立鼓边,不时击鼓叫好,威风八面。陈指导说,跆拳道队的训练方式多种多样,这面鼓是为了激励队员的斗志。因为在比赛进行到僵持时刻就要看运动员能否激发出“狠劲”。“擂鼓助威”是模拟比赛紧张的气氛,击鼓会令队员斗志陡增,训练运动员在比赛的关键时刻调动自己的“三态”:状态、心态和势态,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也许有人会认为,跆拳道和拳击、摔跤等身体对抗类项目一样,运动员都是靠力量、速度和勇气克敌制胜。但陈立人认为不尽然。曾经是散打运动员、也从事过拳击运动的陈立人1995年才开始接触跆拳道。伴随着跆拳道运动在我国的普及,国家跆拳道队成绩的进步,他对这项运动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陈立人认为,除了对身体的锻炼,跆拳道的修炼还是对人意志品质的全面锻炼和培养。跆拳道推崇“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贯“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根本宗旨,所以练习跆拳道,可以培养人顽强、果断、自信、坚毅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练就人克己礼让、宽厚待人和见义勇为的道德品质,并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激发爱国主义的精神。
陈指导的很多学生和队员也都是半路出家,从练习其他项目改为跆拳道,从他们身上都能发现意志品质和思想状态的“质变”。也正是这种变化,吸引着他们更执着地投入跆拳道运动,战胜自己,在身体和心理上都达到更高的境界。所以说,跆拳道运动的迷人之处在于它蕴含的文化,跆拳道运动训练的核心在于育人。
本报记者罗乔欣RJ187摄影戴冰RJ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