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讯(通讯员李剑韬刘学)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以县立卷的民俗志丛书——《中国民俗文化志(北京·门头沟区卷)》日前成书。该部丛书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重点项目,将以区、县为地域单位,对全国民俗文化进行一次大规模普查和全面记述,以每区县为一卷,计划出版全部出版近3000卷。
“《中国民俗文化志(北京·门头沟区卷)》是全国首个以区为单位编写的民间文化抢救样本。”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该书主编刘铁梁先生介绍,该书是“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全新理念和科学方法进行了大胆尝试,并获得了成功。全书各章节彻底改变了过去把文学事项平摊的修志方法,而是用本地区最具特色的标志性的民俗事项进行统领,不仅突出了地域特色,而且使全书内容更加丰满和翔实,这是一本突出地方文化特征,体现地方文化自觉的民俗文化志。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员、教授、研究室主任巴莫曲布莫认为该丛书弥补了当代民俗志在民俗文化及其当代变迁研究中的断层和缺环,为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为当下全面启动的“中国民俗志”工程,乃至为我国高校的民俗学教学、田野工作和理论研究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工作模式和写作范本。
据了解,该丛书内容共包括各县的历史沿革及人文地理环境,涵盖了物质民俗的生产、交通、商贸、居住、饮食、服饰、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和社会民俗的村落、家族、民间组织与社团、岁时节日、人生礼仪,以及精神民俗的民间信仰、禁忌、巫术、民间文艺、体育竞技等民俗事项。民俗志的细目有经济民俗、生产民俗、衣食住行民俗、婚丧嫁娶民俗、节日喜庆民俗、人生礼仪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游戏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家庭宗族民俗、民俗文学艺术等。
目前已经出版发行的《中国民俗文化志(北京·门头沟区卷)》共39.2万字,收录了包括京畿文化中的门头沟民俗文化;煤业生产和窑神信仰;五十八村龙王大会;妙峰山庙会;方言土语与哭丧官的传说等内容,书内文字尽可能地使用鲜活的民俗语汇,结合集体生活事件和个人经历的叙述等个案材料,对重要民俗事象进行深入的叙述,做到既能见事,又能见人。此外书中还穿插有近千幅照片。该项目工作已组成包括中国民俗学家、民间文化研究专家、民间文艺家、知名学者在内的各方人士参与的总编委会和审稿队伍。据悉,《中国民俗文化志》的宣武区卷和朝阳区卷也已经编撰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