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唐江澎 通讯员李虹辉梁国清)将病肝取出,切除病变部位后再移植回患者体内——昨日,湘雅三医院宣布,经过两年的跟踪随访证实,该院成功为4名患者实施自体肝移植手术,且该技术超出世界同行业的水平,为我国治疗肝脏病变(各种良、恶性肿瘤)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通道。
移植患者不用服抗排斥药物
“我现在能耕田,也不用服用抗排斥的药物。”昨日,来自河南南阳的肝癌患者徐小惠(化名)说。两年前,湘雅三医院将徐小惠的病肝取出,切除病变部位,然后再移植回其体内。与徐小惠同一时期接受同类手术的还有3名患者。4例手术都获得了成功,其中2名患者成活期已达到两年。
有效解决供肝不足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开展的主要是同种异体肝移植,即切除患者病变的全肝之后,移植脑死亡患者的肝脏。然而,供体缺乏问题一直难以解决。据湘雅三医院副院长、中南大学湘雅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叶启发教授介绍,在世界范围内,每1000名需要移植的患者中,只有1人能得到供体。此外,同种异体肝移植还衍生出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患者终生要靠药物控制排异反应,且费用昂贵。1988年德国汉诺威医学院率先开展了自体肝移植研究,先后进行了20余例手术。此后,美国、意大利、法国和日本也有零星的。我省自体肝移植的成功表明,患者的费用在5~7万元之间,而且,由于是自己的肝脏回移,患者不需要服用抗排斥的药物。成功改良灌注技术据叶启发介绍,上述国家开展的自体肝移植手术,术后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的存活率总体不高。叶启发教授发现国外之所以出现术后存活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灌注技术没有过关。叶启发等经过努力探索,在国际上首创了肝脏灌注、再灌注质量的评价体系,从而极大地减少了对肝的伤害,使手术肝脏能够保持最佳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