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朱婕 通讯员师养龙 赵耘海)捐赠隋代《李虎碑》旧拓1件、唐代敦煌写经《金刚经》1件、《大宝积经》第九卷1件、明代杨继盛奏疏真迹旧拓1册、清代吴可读奏本真迹旧拓1册……4月12日上午,省档案馆举行了流散国宝敦煌经卷捐赠交接仪式。
| |
废旧物中
杨老慧眼识宝
敦煌因莫高窟而闻名,莫高窟因经卷而深邃。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敦煌卷子随即流散,经卷大部分被国外探险家劫掠,部分被国内外公私机构收藏,还有一部分流散于社会,给敦煌学研究造成了困难。现年88岁的杨遇春先生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十五期),后转入兰州市交通部门工作。他一生喜好收藏,书法造诣深厚,对文物字画、碑帖颇有研究。1958年,杨老在废旧物品中慧眼识宝,收藏了敦煌经卷。半个世纪以来,杨老虽经历磨难,藏品多有损失,但对至爱珍品倍加呵护,经卷幸免劫难。近年来,杨老一直在思考着经卷的归宿问题,时值省档案局大力开展濒危档案资源的抢救与保护,一直留心敦煌经卷流散问题的省档案局研究馆员陈乐道得知消息后,当即与杨老先生取得了联系,遂促成了这一善举。
专家鉴定
敦煌经卷价值不言而喻
杨老捐赠的两件经卷,经敦煌研究院施萍婷、冯志文两位专家研究认为:“一件是《金刚经》,从纸张的颜色、乌丝栏、天头、地脚等看,都与唐代写经相似,尤其是字迹的结构、运笔、书法筋骨,均整修端庄,始终如一;经卷历千年而不蛀,虽有掉字、错字现象,但瑕不掩瑜,不失为真品、珍品。另一件正好是一张完整的唐纸,是《大宝积经》卷第九,经查阅名家收藏的写经目录,此件是藏经洞出土写经卷中仅有的一件,纸张、字体都是唐风,可定为武周至盛唐之物,其价值不言而喻。”
9件赠品
皆与甘肃近代史有关
此次捐赠,杨老先生还带来了他珍藏的唐、隋、元、明、清时期的碑文旧拓9件(部、册)。据专家考证,都是与近代甘肃历史有关的史料,具有史学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尤其是明朝嘉靖进士杨继盛的奏疏真迹拓本和清朝同治期甘肃皋兰(今兰州)籍进士吴可读的奏折真迹拓本,更具研究价值。
在当天的捐赠仪式上,受邀的文史学者、档案专家无不感慨:“敦煌经卷流传于世者已不多见,今日看到品相如此完好,墨色如新的经卷实属难得。”省档案局副局长拓志平表示,杨老先生的捐赠,不仅增加了省档案馆馆藏的种类、丰富了馆藏内涵、填补了馆藏空白,使馆藏档案时间延伸到了唐代,而且开启了我省档案资源建设年捐赠活动的大幕,这将对建设年活动的深入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新闻
省档案馆——
面向民间征集“宝贝”
本报讯 (记者朱婕)4月12日,记者从省档案馆获悉,今年我省将开展“档案资源建设年”活动,除规范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资源建设和接收到期应进馆档案外,省档案馆还将首次公开向社会征集散存于社会民间的珍贵历史档案、名人档案、地方特色档案和参与拍摄现实社会重大活动、重要事件档案,以及有历史佐证作用的领导题词、公务礼品、牌匾证杯、徽章印记、票据证件等。
据省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征集的资料包括:历朝历代的文献资料;建国前革命历史资料;历代编修的各种古书籍、地图及家谱;重要活动、重要事件或突发性事件形成的材料;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甘的资料;对社会发展进步作出突出贡献并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全国劳动模范,以及各行各业名人形成的档案资料;名优产品档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