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国(左)回家看望乡亲 华龙网 供图新华村,位于万州区罗田镇与湖北省恩施州交界的崇山峻岭之中,最高海拔1300余米,最低600余米。由于地处山区,石多地少,土地十分贫瘠,村民在田间劳作时,一锄头下去,就会挖到薄土下的青石板,咚咚作响。
15年前的农历腊月初八,如今已是千万身家的黄建国,从这里走出大山,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离乡创业第一天只挣了9元
1992年,黄建国怀揣400元钱,辗转来到浙江杭州,身上只剩下了20元。
露宿街头的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拆迁现场搬运瓦砾,第一天挣了9元钱。从此,黄建国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涯。肩挑150斤的重担,搬运10小时,只为挣到34元工资;为挣80元的“双倍”报酬,他在除夕之夜熬通宵打工,与家人只能明月千里寄相思。
黄建国创业的“拐点”出现在2000年。
当时,他贷款60万买了一台挖掘机,但没用几天,一个关键零件就坏了,挖掘机成了一堆废铁。如果送去维修厂,需要15万元维修费。“绝望之际,我告诉自己不能倒下。”黄建国记得,那天晚上他摊开说明书,自画设计草图,一个通宵之后,花了200元做出了自己设计的零件,那个庞然大物竟然“死而复生”。
“从那之后,在我面前的一切困难都不是困难了。”如今,黄建国在江苏拥有一家机械化拆房公司和一家服装厂,总资产已超过3000万元。
带头致富帮出4个千万富翁
据统计,10多年来,在黄建国帮助和带动下,新华村有800多人常年在外务工,目前已有49位村民创业致富,资产上百万的达30多人,资产超千万的就有4人。
他的家乡新华村,全村现有电冰箱300多台、彩电800多台、机械制粉机400多台、1500多人用上了手机,已成了远近闻名的“老板村”。
用当地人的话说,黄建国帮助大家从没含糊过,没钱出钱,没技术出技术,没工程他送出自己的工程,有亲属想不通,黄建国却说:“在杭州,有人为了5万元债务自杀,这才让人想不通,作为乡亲,我们能帮就帮。”
投20万元修建公路回报家乡
1995年,黄建国得知村里想修建一条堰渠,正在想办法筹集1万元的资金缺口,第二天,他就汇了1万元过来。而在当时,黄建国全部存款只有5万元,得知此事后,村民们自发地在那条堰渠旁为他立了一块“功德碑”。
2002年,黄建国暂缓了买高档轿车的计划,又投资20万元,为新华村修一条公路连通镇上,公路修好后,村民们又将其定名为“建国路”。如今,黄建国有了新的打算,“在重庆,服装产业还不如沿海一带发达,如果可能,我想回家乡办厂,为更多的人实现价值,至少也能解决很多人的就业问题。”本报记者 汤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