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袭击无休无止、伤亡数字节节上升、体面撤军遥遥无期,驻伊美军似已对伊拉克毫无改善的安全状况无计可施。英国媒体11日报道说,美军决定在巴格达实施“隔离清剿”政策,以彻底清除巴格达市内反美武装。
美军曾在越南战场实施类似政策,但以失败告终。
4月12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北部底格里斯河上一座桥梁被炸断。在当天早晨上班高峰时间,一名自杀袭击者驾驶卡车穿越这座名为萨拉非耶的大桥时引爆车上爆炸物,导致桥梁断裂,并造成10人死亡。新华社/法新
隔离清剿
根据英国《独立报》得到的“隔离清剿”政策细节,在巴格达全市89个区中,美军将对30个区实施隔离。同时美军和伊军将在30个隔离区中的9个区联合建立“援助基地”,向区内居民发放新身份证件,只有拿到新证件的居民才可通过封锁线。而没有新证件的居民将被作为可疑人员收押或驱逐。
隔离区将实施严格的外来访客登记制度和区内居民外出限制制度,美军和伊军还将在隔离区内实施不间断巡逻。如此一来,区内居民将如同生活在一个“特殊监牢”。美军最初将把重点放在巴格达市内市场附近和什叶派聚集区。
为实施隔离政策,美军将在巴格达东部和南部投入5个机械化旅共4万士兵,预计将逮捕大量青壮年伊拉克人。难怪《独立报》惊呼,这是自伊战开始以来驻伊美军最野心勃勃的清剿政策。
美军的“野心”还不仅局限于伊拉克。5个机械化旅中,3个旅将部署在巴格达和两伊边境线之间。
驻伊美军和伊政府2月14日起实施巴格达新安全计划,集中打击巴格达附近反美武装。这一计划已实施近2个月,但成效并不显著。
“以伊制伊”
巴格达隔离计划的出台基于美国先前制定的“以伊制伊”新策略,但这一计划却受到质疑。
美国军事专家认为,这次隔离政策成败的关键在于,准确认定隔离区“合法”居民。这需要隔离区居民合作相互确认,甚至指证反美武装嫌疑人,即所谓“以伊制伊”。
这项计划最初由驻伊美军最高指挥官戴维·彼得雷乌斯在堪萨斯州莱文沃思美军基地的一次军事课上提出。这一计划的制定者大多支持美国陆军去年12月编制的“FM3-24”文件。这份文件提出,在伊拉克战场实施“以伊制伊”原则,即联合当地民众和军事力量,综合治理安全环境。
美军曾在各种战场实施过类似原则。如在越南战争时期支持和扶植南越军事力量,1991年海湾战争时期帮助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阿富汗战后建立“地区重建队”等。
败局已定?
尽管隔离清剿政策尚未全面展开,但许多美国军官和军事专家认为,这一行动胜算不大。
首先是类似政策在历史上罕有成功案例。除美军曾在越战中使用类似隔离政策外,法国在上世纪50年代镇压阿尔及利亚独立运动的军事行动以及以色列在巴勒斯坦人居住区均采用过类似政策,但无不以失败告终。
其次,“以伊制伊”政策行不通。多名美国军官指出,美军在伊拉克终究是“外人”,长远看必然无法得到伊拉克人支持。“目前的伊拉克军队中,逊尼派阿拉伯人最亲近反美武装,什叶派阿拉伯人首选效忠他们的政治领袖和武装力量,库尔德人则效忠他们的政治领袖,”一名参加过越战的前美军高官说,“所以,伊军不可依靠。”
最后,彻底清剿无可能。正由于美军难获伊拉克人支持,所以无法以发送证件方式区别普通居民和反美武装。《独立报》专栏记者罗伯特·菲斯克说,伊拉克的反美武装大多是本地人,他们可相互掩护,甚至获得隔离区居民帮助,获得证件进入隔离区。一名美军高官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隔离清剿”政策败局已定。他说,美军增派士兵建立隔离区时将遭反美武装打击,而其后发放新证件清剿反美武装的努力会因为当地人不配合而失败。遭遇反美武装几次痛击后,最后只能“使用大规模火力还击,摧毁原本计划‘保护’的隔离区”。(耿学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