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惜重金赞助体育赛事,有专家大泼冷水
新快报 记者 张潇
日前,广州立白顺利拿到了进军北京奥运会的“通行证”:以第52家赞助企业的身份,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洗涤用品供应商和残奥会洗涤用品独家供应商。
业内人士预计,在未来的一年多时间中,立白将为这次奥运营销投入超过一亿元。
对于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惜重金赞助体育赛事,有专家大泼冷水
。他们指出,企业斥巨资参与体育营销,并不一定能取得相应的宣传效果。1996年赞助中国奥运代表团的有30多家企业,到2000年就剩下李宁一家。
本土日化企业仅立白应战
据记者了解,北京奥运会赞助商分为四个等级。最高是由国际奥委会钦定的TOP赞助商,门槛在8000万美元左右;其次是北京奥运合作伙伴,大部分是国字头的企业,如中石化、中移动等,价码在8亿到10亿元人民币;再次是赞助商,如伊利等。
立白此次进入的是最低层次的供应商级别,分为独家供应商和(非独家)供应商,供应商的基准价位是1600万元人民币。有业内人士透露,立白的基本赞助费应该在2000万到3000万元之间。
根据北京奥组委的市场开发规划,奥运供应商的征集主要集中在今年的第一、第二季度。对此,立白发言人许晓东表示,目前并没有其他洗涤产品企业提出申请。因此,立白很有可能成为实际上的独家洗涤品供应商。
虽然只成为最低层次的供应商,但立白牵手奥运的选择还是颇具悲壮色彩。目前,除了在TOP赞助商和合作伙伴阵营中占有两席的强生之外,立白是唯一一家日化企业。
对此,资深公关营销顾问林景新认为,一方面,对于适应了终端价格战的本土日化来说,尝试奥运营销是一个挑战;另一方面,绝大部分中国企业都没有奥运营销的经历,国内相关的营销人才也经验匮乏,加大了本土日化奥运营销的难度。但对于正处于一个拐点的立白来说,继续价格战只有死路一条,它需要尝试品牌的突破。
“奥运俱乐部”是“烧钱俱乐部”
虽已顺利跻身“奥运俱乐部”,但对于立白的考验才刚刚开始。2000多万元的赞助费用只是“敲门砖”。作为奥运会供应商,除现金赞助费外,还要按照要求赞助产品。立白方面将根据北京奥组委的要求生产更高标准的产品。因涉及合同细节,双方都不愿透露具体的产品细节,但业内估算其总价值至少也要2000万元。
在获得奥运的准入资源之后,需要更多的资本支持这些资源的后续开发。“按照规律,一般体育营销的赞助费与营销推广费用的比例是1:3到1:4。”林景新分析说,“因此,立白在未来的一年多时间里,要至少投入8000万元以上的营销资金,总投入1个亿是比较保守的估计。”
体育咨询公司负责人杰姆·安德鲁斯评价说,赞助奥运会可以算得上这个世界最昂贵的赞助,如果无视自身现实情况,很可能使企业的商业行为成为一场得不偿失的“烧钱运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获得赞助权的200多家企业大约只有25%有所回报,大部分企业由于营销战略不当只是获得了很少的短期效益。
1996年,赞助中国奥运代表团的有30多家企业,到2000年就剩下“李宁”一家,因此成就品牌价值的也就这一家。对于去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立白来说,拿出一两个亿来不是太困难,但真正实现品牌提升则可能意味着一个天文数字。
“非奥运营销”成本更为低廉
林景新认为,在奥运营销中,立白必须小心竞争对手的伏击。“一个产品上印着奥运合作伙伴的标签,另一个产品上印着支持北京奥运的口号,在消费者眼中,这些都是和奥运有关的,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前者是缴纳了赞助费,而后者打了一场‘非奥运营销’的擦边球,效果一样,但成本可能就有很大差别。”例如,根据最新的网络调查显示,获得奥运会赞助商身份的燕京啤酒,其品牌知名度并不如雪花啤酒高。雪花啤酒没有选择赞助奥运,但却从广告、产品涉及方面映射奥运,以“啤酒爱好者合作伙伴”身份迅速上位,而付出的成本更为低廉。
“从目前立白公布的营销策略来看,实施的效果还难以判断。而如何将洗涤产品、立白的形象与奥运对接,是立白必须在接下来的营销推广中要解决的。只有等奥运会结束,消费者在货架前选的是哪个牌子的产品,才知道这场仗谁输谁赢。”有业内人士评价认为,“奥运营销关键在于如何驾驭,显然本土企业还需要积累经验。”
奥运老搭档
纷纷解约
新快报讯从2004年12月开始,国际奥委会与施乐公司结束了合作伙伴关系。
从1964年起,施乐公司就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合作伙伴,是文件印刷和办公用品的惟一提供商,向各国的奥组委提供物资支持。在各届奥运会上,成绩公报都是由施乐公司负责印制的。1994年开始,施乐公司还参加了国际奥委会帮助发展体育事业的TOP计划。
施乐公司放弃赞助奥运并非例外。此前先行者已有IBM、美国快递服务公司(UPS)以及麦当劳。有数据显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在斥巨资取得赞助权的200多家企业中,大约只有25%的企业有所回报,有些企业只有些短期效益,有些企业甚至血本无归,可见体育赞助是一棵带刺的“摇钱树”。从1960年就开始同国际奥委会合作的IBM,也于2000年后同国际奥委会彻底“分家”,因为国际奥委会无法满足其更多的有理由要求。2004年奥运会后退出赞助商行列的美国快递服务公司(UPS)则表示,通过合作,他们已经达到了其商业目标。施乐公司则是因经济效益问题没有了金刚钻,也就不再敢揽这瓷器活儿。
不管效果如何,赞助奥运首先是一个“烧钱”游戏。(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