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日子如流水般悄悄流过,而我们却浑然不觉。
有时候,对比今天和昨天,没有人觉察到差异的存在。
然而当我们在盘点记忆之时,才会由衷地感到时间的神奇、变化的迅速、发展的日新月异。
以上的话非诗非文,而是偶此时的感受。桌上摊着一张报纸,偶在圈点着一篇新闻,其中的数字让人感慨万千——
据北京市统计局最新公布的资料表明,从1978年到2006年,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58.7%下降到30.8%。特别是1996年至2006年,恩格尔系数降速明显加快,下降15.8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北京人生活正由温饱向富裕迈进。其中2006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978元,人均消费支出14825元,比2000年增加6332元。数字变化与以下生活现象变化有关:饮食愈益精细、成衣消费比重扩大、私人轿车和移动电话增多、住房越来越宽敞、居住质量和配套性能有了显著提高……
我们很多人或许忘了小时候的某些记忆场景与生活状态,但恩格尔系数没有忘记。它忠实地记录了不同年代生活质量的演进与变迁。在“红薯面、红薯馍、离了红蓍不能活”的时代,吃饭就是经济与生活的全部。而只有当口袋里钞票增多、社会物资充盈之时,我们才会把更多的财力用于汽车、住房、教育、文化、卫生乃至化妆品等“非食品消费”。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至59%为温饱;40至50%为小康;30至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在近30年内,北京的恩格尔系数由58.7%下降到30.8%,不同数字所勾出的曲线,就是我们从贫困、温饱向小康、富裕迈进的时代曲线。
前两天跟媳妇一起去车市看车时,曾感慨万千。30年前,谁能想像拥有私家车的生活呢。如今,10万元左右的家用小汽车购买者多为工薪族。昔日的同学和身边的同事,多先“行”一步,驶入了快车道。虽然城市堵了些,但从“吃饱饭时代”到“自行车时代”“家电时代”乃至“汽车时代”的飞快提速,又怎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飞快提速呢。全面小康、和谐共建、以人为本、亲民惠民……所有的字眼全在这恩格尔系数的变迁中。数字让人感受“富裕北京”的温度,更让人感受“希望北京”、“和谐北京”的热度。(东篱下的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