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亲给林丰正写贺信。林丰正为祖祠题写的匾额
林丰正被增聘为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消息传到他的祖籍地漳浦县石榴镇攀龙村,宗亲们很欢喜。宗亲林国财说:“我打电话到他办公室了,是他的秘书接的。我说:我们全体宗亲祝贺他当上副主席。
秘书说,谢谢你费心,我一定向他转告!”祖祠内悬挂林丰正题字匾额昨天,本报记者在第一时间赶到攀龙村,与林氏宗亲们分享喜悦。四月的攀龙村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秧苗泛着新绿,龙眼花吐露芳香。村口和祖祠旁的两棵老樟树缀满新叶,村民们说:这两棵老樟树的树龄已有400多年了,林丰正常听祖辈说“祖地村口有樟树”,所以牢牢记住“攀龙村大树下,就是家乡所在地。”林国财介绍,攀龙因三面高山环抱,犹如巨龙盘桓而得名,现有3900多人,90%以上是林姓。林氏大宗祠“龙山堂”于2004年大修过,显得古色古香,富丽堂皇。祖祠内悬挂着林丰正亲笔书写的“源远流长”牌匾。80岁的宗亲林赐福正提笔写贺信,在信中,他尊称林丰正为“宗亲叔”。林赐福说,按辈分,林丰正是第19世孙,自己是第20世孙。林国财春节后刚与林丰正通过电话。他说,林丰正性格开朗,“我和他很聊得来。电话里他问我,我们村有多少土地,有没有成片土地可供开发。他说他对祖地念念不忘。”不久前,林丰正还寄来了为林氏族谱写的“源远福长,祖德留芳。”林国财说:“林丰正当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我们全村老少向他表示热烈祝贺,希望他经常回攀龙走走看看,也希望他继续为海峡两岸的合作沟通做贡献。”先祖入台垦拓成望族林氏大宗祠外立着一块石碑,记载着攀龙与台湾的血脉渊源:始祖林子华于明朝开基攀龙。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第十二世裔孙林成祖渡海去台,初居大甲,组织垦民开垦农田数万亩,先后开凿了大甲圳、大安圳、暗坑圳,兴修水利,引水灌田,业绩遍布台中、台北,成为一代巨富。1994年以来,林成祖裔孙多次回乡寻根认祖,其中就有林丰正的弟弟林丰茂。他带着厚厚的族谱前来,和攀龙村的林氏宗祠“龙山堂”内供奉的祖宗神位相对照,果然一脉相传,丝毫不差。2003年,台湾林成祖后裔组成400多人的祭祖团分批回乡,并捐资50多万元重修林氏宗祠。2004年5月,400多位台胞回乡参加祖祠重修落成庆典,盛况空前。至今已有20多批、2000多人次的林氏后裔回乡拜祖,重续血脉亲情。还想带子孙回来看看提起去年2月19日林丰正回乡祭祖,宗亲们记忆犹新:林丰正伉俪一行18人来到攀龙村,第一句话就是“我先看看,我从没来过。”当他抬头看到宗祠前的大樟树,笑了:“和我想像中的一样。台湾的族谱上写,林家来自龙溪(漳州旧称)漳浦县石榴镇攀龙村,村很大,宗祠前有棵大樟树。果然是这样,族谱上写的很对。”他与宗亲们一起,按照传统风俗举行祭祖仪式,表达对先祖的追思之情,并与宗亲会面交谈,还到村后草埔山祖墓扫墓。林丰正说:“我回到了真正的家乡,感到很亲切,很激动。”“家乡的事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次能回来特别高兴。今天看到的、听到的,一切超过我的想像。这里山清水秀,小桥流水,交通方便,乡风淳朴,人才辈出,乡亲们已经过上了比较好的生活。攀龙是我的祖籍地,台湾的林氏宗亲每年都会来扫墓,寄托我们的思根之情。”“我的儿子在教书,孙子在念书,将来有机会,在他们放假的时候,我一定带他们回来看看。”
文/图记者刘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