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程
近年来,哈尔滨市通过做实个人基本养老保险账户、社会保险社会化发放、提高养老金待遇、将医疗保险扩大到未就业人群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其中,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已达到城镇居民80%以上,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基本覆盖城镇居民。
| |
社保体系惠及百姓
近年来,哈尔滨市开始从5%起步做实个人基本养老保险账户,各级财政积极调整支出结构,根据财力可能给予适当补助。截至目前,全市已为职工做实个人账户基金9.7亿元。与此同时,哈尔滨市开始执行新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以来,采取计发待遇就高不就低、5年过渡期内限高封顶、保底补齐的办法,克服了参保人员缴满15年不再缴费以及提前退休等弊端。截至去年7月末,新办法覆盖率已达83%,基本实现了新老办法的平稳过渡,并将企业缴费比例统一调整到22%,把省平均工资作为计发基础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及个体劳动者缴费的基数,实现了省、市政策的对接,促进了省级统筹工作的开展。
2006年7月,哈尔滨市出台了《哈尔滨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将未就业人群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了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
2006年,哈尔滨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增加15.6万人、10万人、12万人、13.1万人和11.5万人。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已基本覆盖城镇居民。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扩大的同时,哈尔滨市各项社会保障基金收入稳步增长,各项社会保险均按时足额兑现待遇。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总量123亿元。建立了待遇调整机制,保障水平逐年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月基本养老金平均增加了128元,增长了33.2%。
多种渠道开辟就业门路
2006年,全市实现城镇就业13.01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15万人;全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办理求职登记27万人次,介绍成功就业18万人次;全市组织城镇劳务输出9.45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548.5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哈尔滨市先后出台了《哈尔滨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5个配套政策规定。
在落实就业优惠政策的同时,哈尔滨市积极开辟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就业渠道,鼓励和支持城乡劳动者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就业。市劳动保障局与市总工会、工商联组织开展了“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1000余户民营企业参加了招聘大会,4687人进行了求职登记,2231名大中专毕业生和2456名下岗失业人员与用工单位签订了意向性协议。并将就业困难对象作为重点安置对象,2006年,市政府确定开发1万个公益性岗位(其中市区8000个),用于安置“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残疾人就业再就业。各区开发社区治安协管员、社区残联协管员、城管护绿协管员、社区环保协管员、护校治安员、妇联协管员和培训基地协管员等7个公益性岗位,安置4846人就业。各县(市)则把就业工作重点放在劳务输出和组织自谋职业方面,实现了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与发展劳务经济有机结合。
维护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006年,哈尔滨市继续加大劳动违法案件的执法检查力度,全年年检用人单位12050户,补签劳动合同14.6万人,补缴社会保险费6757万元。从去年开始,哈尔滨市制定了“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规划”,全面开展劳动合同检查工作,对全市1380户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情况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责令280户用人单位进行整改。哈尔滨市开展了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工作,全市目前已有123户连续两年年检合格单位被确定为劳动保障诚信单位,享受劳动保障免检待遇。去年5月份,哈尔滨市将最低工资标准由原来的360元,调整到590元,并要求用人单位严格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切实保证了分配的公开、公正、公平和职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为维护广大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哈尔滨市去年确定了144家培训机构为农民工培训基地,落实农民工培训资金2901万元,累计培训农民工26.47万人次,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农民工提供岗位4.6万个,为1.2万名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3508万元,欠薪案件同比下降了56.7%,全年收缴工资保障金2.2亿元。同时,哈尔滨市去年先后出台了《农民工工伤保险办法》、《哈尔滨市进城务工人员参加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填补了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政策空白。
编辑点评
就业和社会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线、最底线,也是社会稳定的保障线、标志线。哈尔滨市近年来社会保障覆盖面逐年增加,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劳动关系协调发展,切实地让更多市民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为哈尔滨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闻链接截至2006年9月末,全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1万人、128.9万人、170.2万人和53.5万人,覆盖率达到88%、74%、71%和63%。2006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就业13.01万人,用工单位和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14.6万人,农民工欠薪案件同比下降了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