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木
西安市委党校历史学教授胡觉照日前写给教育部教材司一封建议信,认为诸葛亮的《出师表》容易让“没有完全辨别能力的初中生”形成“愚忠”思想,不利于形成科学的军事观,甚至不利于形成“止战息兵”的观念,应该用华歆的《止战疏》代之。
不可否认,在《出师表》当中,诸葛亮的确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愚忠”思想,但这种“愚忠”思想却不是“没有完全辨别能力的初中生”所能体悟出来的,同时,《出师表》中的“不科学的军事观”恐怕也不是初中生们所能感受到的,退一步说,即使初中生们感受到了其中的“愚忠”思想,他们究竟会向谁“愚忠”?
其实,初中生学习《出师表》,不过是把它作为一篇文质兼美的文言范文来学的,至于作者的情感指向和文章的感情发展脉络,则是比较高的要求,如果把握的话,也是要把握诸葛亮那种为国尽忠竭智的精神,如果把这种精神和现实相联系,那就是对国家要忠诚,人与人之间要知恩图报、和睦相处,等等。
反过来,华歆的《止战疏》不但文采太过欠缺,而且整篇文章佶屈聱牙,枯涩难懂,真要让学生去学习这篇文章的话,学习难度可想而知。至于说让学生了解其中“科学的军事观”和形成“止战息兵”的观念,更无异于缘木求鱼。更何况,我国不是军国主义意识浓厚的国家,不需要向中学生灌输“止战息兵”的观念。这样想来,胡觉照教授的担心完全是杞人之忧,此建议也必然“出师未捷身先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