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份新出炉的静安国际化水平量化评估指标体系中,包括人口综合素质、居民生活质量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事关社区和公共服务的选项,占到了整个体系的6成比重。而南京西路则正以其强大的“购买吸引力”为全世界所认识。
在昨天召开的静安区“提升区域经济国际化水平”专场讨论会上,来自九百集团、仲量联行、中信泰富等11位国际知名企业“一把手”和商业研究专家围坐在一起,为静安国际化发展“把脉”。
本报记者 张昱欣
客流不大
购买吸引力却惊人
即使是在晚高峰出行时段,徒步徜徉在南京西路的“梅泰恒”金三角,仍然不会感觉到熙熙攘攘人流带来的“压迫感”。广场上,悠扬的轻音乐,也能让等公车下班的人们远离焦躁。“南京西路已成为上海乃至中国顶级的高端商务区,其影响遍及长三角并辐射全国。”在昨天的专题讨论会上,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齐晓斋通过一份详尽的调研报告,对静安区和上海其他城区,以及南京西路与其他商圈进行了横向比较。
据了解,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近期对南京东路、南京西路、淮海中路、四川北路、徐家汇等都市商业中心的顾客流量,进行了一次系统的调查。数据显示,静安区区域购买力吸引指数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2.4倍。而按照常住人口的平均水平,全市的人均零售额为1.78万元,静安区则为5.98万元———购买力吸引指数与拥有南京东路商业街的黄浦区不相上下,排名全市第一。而从客流规模看,目前南京西路平时日客流量是38万,双休日是51万,节日长假期间达70万人次,日均客流密度为每公里12.8万人次,低于南京东路和淮海中路等仅排名第五。
与其他商圈相比,更多来自静安区外,乃至五湖四海的消费者,正源源不断地在南京西路“血拼”和休闲娱乐。据统计,在南西商圈客流中,来自静安区内的顾客只占1/4,本市其他区域的客流占1/2,而来自国内和海外的游客也占了1/4。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四川路商圈内一半的“人气”是由区域内市民捧场。
齐晓斋在对静安商业商务配套发展现状表示肯定的同时,也指出了静安区所存在的地域狭小、产业后续发展存在“瓶颈”等弱点,并中肯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量化指标
记录静安“国际化”进程“目前静安区区内部分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仍没有实现中英文对照,在2010年前,我们将力争提高‘双语’覆盖率,为海外游客及投资者提供更贴心周到的服务。”静安区发改委主任李寅昨天会上透露,一份有关静安经济、社会、文化国际化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已初步成型。这份分为4个板块、18个系统、58个指标群的评价系统将把静安区国际化进程予以量化体现。据李寅介绍,在4大板块中,包括“和谐社区”和“公共服务国际化标准”所涉及民生的指标,诸如人口综合素质、居民生活质量以及政府的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等指标占到了62%,而涉及产业以及城市发展管理的指标只占了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