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晓利,71年生于河北磁县,97年开始在北京酒吧弹唱。02年7月签约摩登天空Badhead厂牌,发行专辑《走过来走过去》,06年签约十三月独立音乐厂牌,发行第二张专辑《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入选《ROLLINGSTONE音乐时空》杂志评选的2006年“10张华语年度最佳唱片”和“15首华语年度最佳单曲”。
本刊特约记者涩涩(发自北京)
即使被告知每一小时就会有一个物种灭绝,人们也不会因此降低对物质贪婪的程度。有些东西因为我们离它太近,反而不去追问它的存在,就像万晓利说的,谁都知道,你把生活弄丢了。
这个道理简单得近乎荒谬,但你知道是真的。
在沉默里转 在孤独里转
在结着冰的湖面上转
在欢笑里转 在泪水里转
在燃烧着的生命里转
——《陀螺》
酒吧后台的万晓利,衣着平凡,高高瘦瘦,带着温和的笑容。长头发去年被老婆剪短了,朴素的气质依旧。
住在城郊,经常奔波在城铁、公车,和人群里的万晓利,是那么其貌不扬。但是他的兜里揣的不是名片而是口琴,肩上不是手提电脑而是吉他,他总是和匆匆的人流方向相反,他记性差又拙于言辞,但一上台一开口就神采飞扬。
于是你相信他是这个城市中的另一类人——歌手,或者民谣歌手,或者不止于此——一个朴实的歌者,诚实、诚恳地歌唱。
万晓利71年生于河北磁县,像这个中原小城里的许多人一样,他也早早结婚生子,上班养家。直到音乐把他从循规蹈矩的生活里彻底弄脱轨。
苦练了一些年的古典吉他,也写了一些歌,为了能找个地儿安静地练琴,他从酒厂辞了职。那几年他每年都要往北京跑,朋友怂恿他,写得那么好,出来闯闯吧,于是趁着年轻的那股劲儿,他到了北京,那是1997年。
如果说人生真的会在某些不经意的时候改变方向,那么少年时无意中拿起口琴是第一次,这是第二次。
“那会儿酒吧刚兴起,认识了不少朋友,大家都认为不可能有机会,但是大家都愿意那么呆着,就像等一样。我的状态也慢慢改变了,不再写了一两首歌就想找唱片公司,而是踏实了下来,再写,再听。”他这么说道。
接下来的几年,晓利辗转在北京不同角落的出租房和四五个原创酒吧里弹唱。团结湖、安定门、蓝靛厂,直到在北郊的天通苑有了自己不大的房。那是一段心理上备受煎熬的日子,“但是我没有别的选择”他说。即使在看起来最没有指望的日子,他也唱着自己的歌,不卑不亢,不离不弃。音乐是他的宿命。
被刽子手砍下了人头
魂魄还能留恋最后9秒
第7秒时突然从梦中惊醒
这一切没有想象得那么糟
——《这一切没有想象得那么糟》
2002年,女儿畅畅11岁,晓利一家3口在北京团聚,而且有了第二个孩子——《走过来走过去》,那张专辑酒吧的现场录音,粗糙而活泼,击中了许多人的心。4年后,他签约独立音乐厂牌“十三月”,一度难产的新专辑《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也终于顺利发行。
这两张专辑的风格差别如此之大,即使那些经常看他现场演出的人也会发现,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万晓利。如果说《走过来》是关注现实的,是调侃的,节奏上是快活的,那么《这一切》正好相反,它反观内心世界,既不晦涩也非明亮,并且刻意地慢了下来,包括吐字的方式。
诸多评论给与他不同的标签,有的说他是从另类民谣变成城市新民谣,有的则说他进入了先锋民谣。晓利自己对这些并不在意,他说他只是想做一些完全不同的新东西。
在《这一切》中,万晓利的音乐无疑精进了。作为自己的制作人,他有机会进行各种声音的实验,有从生活中的采样:鸟鸣声、雨声、关门声、蛐蛐声,也有各种奇怪或不奇怪、好听或不好听的电子音效,它们丰富了木吉他和口琴单纯的音色,延伸了音乐的空间,却没有动摇到他音乐中的民谣气质。
现场演出有许多无法控制的因素,就像他对第一张专辑有稍许遗憾。但在这张由许多个日夜精心推敲的作品里,他像一个细致的手艺人,进行一件磨针的细活儿,在用耳朵一点点取舍之后,捏出它的样子。
“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表达方式,我非常明白这一点。来北京前我一年写10首歌,但是现在全都否定了。”当我问他对这张唱片有没有遗憾,他想了想,诚恳地答道,“没有,真的。因为我知道它是怎么走过来的,从我一开始想做这样一张专辑,现在它完成得确实比我想象的还要好,我驾驭它了,具体细节可以忽略不计。”
平静孤独快乐幸福
在这条没有行人的路上
那钻石般的光芒永远年轻
永远热泪盈眶
——《达摩流浪者》
有时你能感到晓利的矛盾也非常真实,这几年他刻意避免自己写歌,对一个以创作为生、为命的人来说,“我”是最大的对手。晓利说自己的歌就是那么多,而听众也是那个圈子,有些不好意思总是在重复。
谈到以后的音乐方向他说,“我觉得不能光闷头写,需要更多地学习,我在找一种适合自己的,可以驾驭的表达方式,我一直在找,试探着,找到一些片断,现在虽然还没有找到,但是快了!”
签约十三月后,晓利在多年飘泊的生活里找到了安定的感觉,然而生活里仍有太多琐事,他说他向往能让心静下来的生活。新专辑里的《达摩流浪者》是一首向凯鲁亚克致敬的歌,“我其实挺佩服,甚至羡慕那样的人,抛开一切东西,完全是用另外一种心态来生活,那是自由,不管怎样,自由是最重要的。”
每个人的一生也许都是心灵的修炼,因为失去自由的原因一定不只是来自生活的现实和人情的牵绊。晓利在专辑的内页写道:“所以,终究还是要回去的,到村落,到田野,到山顶,实在不行,就在家里。”
如果你丢失过,你需要的只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生活。
“抽根烟,喝杯酒”,晓利哼着不知道从哪里跑来的调调,又点着一根烟。结束采访之前,我请他为《新青年周刊》的读者说一句话,他回答:“不管干什么,找到自己的方式,或者说表达方式——任何事情,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情,用自己的方式,如果没有,就创造一种!
万晓利博客:http//wanxiaoli.blogspot.com
专辑试听:http//www.douban.com/subject/1945148十三月·地网论坛:http//bbs.democ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