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省教育厅发出通知,禁止中职招生送“推荐费”和“中介费”,起因是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砸钱”恶性抢生源(新华社4月14日报道)。当下职业教育乱象丛生,新华社11日曾报道说,有学校为“买学生”,一年花费达百万元之巨。
在这乱象中,有一个矛盾耐人寻味:一方面不少搞职教的在叫穷,希望国家掏钱补贴;另一方面一些职业学校却有钱“买学生”,有的民办校甚至通过提成方式发动在校生搞“传销式”招生。
“买学生”的奥妙在于,不仅学生多了,收取的学费就多,而且还可以凭学生数量向政府要补贴。至于为“买学生”而“砸的钱”,羊毛出在羊身上,向学生收取五花八门的费用就补回来了,只会赚不会赔。对教育乱收费、高收费,舆论一般指向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似乎成了盲区,因而也容易逃脱监管。实际上,职教已经成了中国教育链条中最混乱、问题最多的一环。
然而,在中国的教育布局中,职教的重要性却是越来越凸显。去年11月15日,温家宝总理专门邀请有关专家围绕职业教育进行座谈,他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需要,既面向经济,又立足以人为本,为提高全民素质服务。
正因为如此,“十一五”期间,中央政府计划为职业教育投入140亿元。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办职教的人“以钱为本”、把职业教育当作敛财的工具,而不是像总理要求的那样以人为本、以促进社会公平为本,国家的巨额投入,没准会引发更多的“买学生”闹剧,因为,学生数量可能成了从这140亿元中争夺更多利益的重要筹码。
要避免出现这样与中央政府初衷想悖的情况,一方面国家投入、扶持职教的制度设计和方式方法要尽可能科学、严密,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办职教要唤回理想主义精神。引入社会资本发展民办教育,本来是为了让中国的教育在多元办学中实现良性竞争,而实际运行中,一些民办教育,尤其是民办职业教育,却由于一味逐利而背离了制度设计的本义。
旧中国,在缺乏政府支持的恶劣条件下,陶行知、晏阳初那样的理想主义者,曾经把民办职业教育办成了黑暗中的亮光。今天有了政府的扶持,办职教更不能丢掉理想主义的旗帜。职教治乱,要“门槛”先行,包括设置一道理想主义的精神门槛。
归根到底,我们寄望出现一批有理想、有原则的职业教育家。否则,国家投入再多,也扶不起中国职教。
(新华每日电讯编辑:林晓蔚)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