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雕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写实的传统逐渐衰微,更多的艺术家进入表现领域,受观念艺术和波普艺术的影响较深。著名策展人朱其邀请隋建国、展望、李真、向京、刘建华、于凡、刘力国、陈文令、史金淞、李继开等雕塑家,于4月7日在北京亚洲艺术中心举办“中国当代雕塑十人展”。
这些作品,在当代精神的表达上和艺术语言的探索上,都很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当代雕塑发展的基本走向。——编者将中国雕塑置于国际当代艺术的范畴和全球文化的发展背景下看问题,是在1990年以后发生的,这一改变使中国雕塑真正具有了一种当代性和前卫性,或者说,具有了一种真正意义的当代雕塑。中国雕塑的当代性在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的主要视觉革新在于观念性和波普化两个方面。观念性和波普化在上世纪90年代初也未必是当代雕塑所独有,实际上也是当代艺术在这一时期的众多艺术的特征。本次展览试图展示中国当代雕塑语言实践的当代道路,以及目前这个优秀创作群体基本的实践走向。这条基本走向是致力于重新与19世纪以前的中国雕塑传统建立形式联系,同时,找到其与国际化的当代形式对话和吸收的可能性,并在政治艺术、新历史主义、卡通艺术、女性主义、70后青春艺术、观念艺术的国际主题下,重新探讨语言上的中国道路何以是可能通向当代的。艺术家的具体探索各有特点。隋建国将中山装形式置于当代全球主义的后殖民文化的语言策略的背景下。台湾雕塑家李真对佛像和道家文化的吸收和形式变体进行实践。于凡和刘力国则是从现代政治文化的形体语言角度,对历史进行一种超验的自我表现。陈文令雕塑的视觉风格主要是一种世俗主义的美学特征,他主要表现人处于某种狂喜或者快乐的自我状态。向京和李继开则在70后艺术和女性主义主题的表现上吸收了绘画语言,史金淞在媒介形式上则吸收了金属工艺和怪异装置的语言特征。——朱其史金淞《哪吒-婴儿车》李继开《木马》于凡《上海女孩》隋建国《衣纹研究——解剖人》陈文令《时代肖像》李真《沧海行洲》向京《尽头》洲》刘力国《千姿百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