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浙江省举办过很多次企业境外上市辅导会。在同一个会场,我曾参加过新加坡证交所举办的两场辅导会。”浙江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丁敏哲告诉记者。
4月13日,“中国企业德国上市辅导会”在杭州举行。
缘何争相造访长三角
“与竞争对手相比,我们来得比较晚。但正如德国是惟一一个高速公路不限速的国家,我们将以最快的速度迎头赶上。”德交所中国市场部经理阮宇星说,“人们喜欢买德国车,喝德国啤酒,德国的金融服务业同样值得信赖。”
据了解,在德交所之前,纽约、纳斯达克、多伦多、伦敦、新加坡、香港等全球著名证券交易所都已造访过长三角。
“这表明境外证券交易所正在加速挖掘中国潜在的上市资源。”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说,“为了生存和盈利,证交所就是要让更多优质公司在自己的交易所里上市。”
2005年,出任纳斯达克总裁不久的格雷费尔德就来到中国,游说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此后的一年里,9家中国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2007年前两个月,又有6家中国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
格雷费尔德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也让更多的国际证券交易所对中国市场充满期待。
2005年国际市场上383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企业中,有81家为中国企业,共融资204.90亿美元。2006年,86家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融资达439.98亿美元,占全球2006年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融资额的19%。
看到这些数据,不难理解这些全球著名证券交易所纷纷来到中国寻求商机的举动。
而在阮宇星看来,长三角企业更具潜力,“我们欢迎任何符合条件的企业赴德上市,但毋庸置疑,长三角民营资本非常适合德交所”。
以浙江为例,很多民营企业主要从事汽车零配件制造、消费品生产等,而德国投资者对这些领域非常熟悉。因此,这类企业赴德上市更容易打动投资者。
阮宇星表示,尽管目前只有1家中国企业在德交所上市,但对未来新上市公司数量很乐观,他同时透露,已经有一些中国企业进入上市程序,“不久将可以看到一些苏浙沿海地区的民营企业在德交所上市交易”。
苏浙民企表现积极
在辅导会举办当日,杭州本地媒体播报了一则新闻:4月12日,浙江省绍兴天外天伞业有限公司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据悉,目前已有28家浙江企业在境外成功上市。
浙江省外经贸厅副厅长夏海伟认为,省政府积极推行的“走出去”战略给民营企业境外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记者从有关部门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3月底,浙江省上市企业达132家,其中,境外募集资金额超过200多亿元。
而记者在辅导会现场发现,苏浙民营资本对境外上市都表现得十分积极。
浙江野风药业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戚跃新告诉记者,他已经参加了好几场境外上市辅导会,“现在,我们就想找一个适合的交易所”。
与戚跃新一样,上海新塔星石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张德才对记者说,公司也正在考虑上市。张德才是专程从上海赶到杭州参加辅导会的,当被问及是否考虑境内资本市场时,他表示,不排除在A股上市的可能,但对欧洲资本市场更感兴趣,“一方面可以扩大企业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拓展境外客户”。
博德产权集团公司经理骆秀禹分析认为,长三角民营经济主要以出口型企业为主,境外上市有助于民营企业进入国际投资领域,加速实现国际化。同时,为这些民营企业收购、并购,发展境外客户提供机会。
骆秀禹进一步指出,目前,民营企业在境外上市的目的不单纯是为筹集资金,更多是希望通过境外上市完善公司治理、提高国际竞争力。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相对于欧美资本市场,大部分苏浙民营企业更倾向在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上市。
境外上市仍需谨慎
在杭州辅导会上,南方控股集团副总裁李军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整场辅导会,李军一直做着笔记,听得格外认真。会后,李军告诉记者,集团旗下一家企业正计划赴境外上市,“但对上市时需要注意的财务、法律等问题,比较担心”。
事实上,很多民营企业的与会代表也和李军一样,有着同样的担忧。不少民营企业就曾经因为法律、财务审计等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放弃境外上市。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高级经理王炜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几年前,江苏有一家民营企业准备境外上市,业绩非常出色,发展前景也被投资者看好,但在审计过程中被发现,该企业没有及时为员工缴纳社保金,最终导致上市计划搁浅。对此,一位从事证券业多年的人士指出,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赴境外上市,应更多地与专业机构进行沟通,不能盲目“跟风”,并要对选择上市地的相关法律、法规有所了解,“企业境外上市仍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