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
潘小娴
在广州,有两个公众地方,总是能听到咿咿呀呀的婉转粤剧。这两个地方,都堪称代表广州典型文化生活的名片:一个是饮早茶的茶楼,另一个是白云山。
每天凌晨四点一过,广州的茶楼里就坐着很多老头老太,他们拧开小小的收音机,伴随着咿呀呀的粤剧,边听,边吃,边聊天。
| |
虽然在这两个代表着广州典型文化生活的地方,我都能不期然地与粤剧相遇,但是,这一份看似热闹喧腾的相遇,却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粤剧越来越远离了繁华的舞台,流落到边缘的境地了。就好像那些曾经的公子王孙,从豪华的皇宫,被贬到了民间,多少还是有些落寞难耐的。这让我不由得想起曾经采访过的粤剧粤曲名家们:粤剧最流行最普及的腔派之一“虾腔”创始人罗家宝、被誉为“广东艺坛四美”之一的曹秀琴、“金嗓子”倪惠英以及“最新一代粤曲星腔传人”梁玉嵘等,他们的年龄从70多岁到30多岁不等,但除了谈及自己的艺术人生,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两句话。一句是: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以前,“锣鼓一响,万人空巷”看粤剧的前朝盛景;另一句是:在今天,像很多传统剧种一样,粤剧渐渐显出一派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寂寥与落寞了。
粤剧寂寥的原因,一直争论多多。我不是专家,当然说不出所以然来。但去年我看了《伦文叙与柳先开》和《花月影》两出粤剧后,却有了些许具体的感观。从舞台场面来说,前者仅只有简单的门、桌、椅子、灯笼、水桶等道具,但是故事内容很丰厚,完全俘获了我的眼睛。后者美轮美奂,非常具有大制作气势,融合了现代舞、交响乐、影视蒙太奇效果等,且不说道具服装如何华丽无比,仅灯光便投资近百万元,但由于故事空洞单薄,就像散了架的华丽时装,叫我怎么也喜欢不上来。这是个时兴大制作的年代,连粤剧也不例外。但是,大制作得没有了好看的内容,这种喧腾在华丽的空心中的作品,谁还爱得起来?但愿,对粤剧而言,喧腾在华丽的空心中,也只不过是一种短暂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