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可 通讯员刘雪梅
1996年,怀柔水库中发现了野生娃娃鱼和水獭,怀沙河、怀九河成立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10年后,保护区迎来了第一次全面科考。
今年4月上旬,由北京市环保局组织立项,在北京市渔政站和怀柔区渔政站的帮助指导下,由北京师范大学主持开展的怀沙河、怀九河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科考报告首次向媒体展示。在总面积111.2公顷的保护区内,珍稀的中华九刺鱼、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尾海雕、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野生鸳鸯、以及北京地区罕见的哺乳兽类水鼠句鼠青……一些珍贵的水生野生动植物都是首次亮相,让人眼花缭乱。
怀沙河与怀九河里是否再次找到野生娃娃鱼?究竟还有哪些不为人们所熟悉的动植物在此繁衍生存?带着一连串的问题,记者采访相关人士。
首次出马就发现九刺鱼
从2004年2月开始,科考队分为环境规划组、鱼类研究组、鸟类研究组、昆虫研究组和植物研究组5个大组,拉开了怀沙河、怀九河自然保护区首次全面科考的序幕。
赵欣如是科考项目领队及鸟类研究组的组长。2月一个星期一的上午,太阳温暖地撒下光,他就和鱼类研究组组长张春光一起,带着研究人员直奔怀九河下游的观测点之一--西四渡河。路上,张春光还和他叨唠着:天还不错,应该能逮到好东西。
赶到观测点一瞅,河里的水还没有完全解冻,大片大片的冰在河面上漂浮,山风吹在脸上微微有点疼。50岁出头的张春光却顾不上那么多,穿上捕鱼用的皮衩,抄上专业的捕捞网,下到了齐腰深的河水里。
水冷得刺骨,可为了能抓到目标,张春光丝毫不敢乱动,生怕惊跑了鱼儿。20分钟下趟水,赵欣如看着他一趟又一趟下水,撒网,收网,上岸,检查成果,再下水。大概第三四趟时,突然听到张春光喊了句:捞着了,捞着了。赵欣如抬头看,只见张春光搂住网,兴高采烈地上了岸。
捞着啥了?大伙都围了上来,伸长脖子,努力抢占有利地形,一探究竟。张春光打开网,翻出一条五六厘米长的鱼,鱼的背上长着一排刺,眼尖的一数:九根!
中华九刺鱼!不知谁抢先说出了大家心中的答案,这下大伙都乐开了花,第一次出马就中了头彩。那滋味,舒服。赵欣如说。
据介绍,中华九刺鱼属于刺鱼目刺鱼科多刺鱼属,得名于背上的九根刺,属于淡水鱼,性子喜冷,一般栖息于与河流相通的静水河湾或湖泊多水草处。雄鱼单独筑巢及护育幼鱼,巢圆形或卵圆形,附着植物枝茎或悬空漂浮。是寒冷地区可利用的观赏鱼类,北京地区是其理论分布地域的最南端。在生态学上,九刺鱼很有特点,会用水草作巢,公鱼看家。
目前北京地区还只在怀九河发现了此种鱼,独此一家,填补了空白,非常珍贵。赵欣如说。
水库冰面发现白尾海雕
2004年底,赵欣如带着几个学生一块儿来到了怀柔水库,准备观察候鸟生活起居。当时提前一天就住在了水库附近,一大早天还没亮就扛着设备上水库去了。赵欣如回忆。
扛着两公斤的顶级专业变倍望远镜,赵欣如和学生们有说有笑地在山风中走了近两公里。赶到水库时发现,水面有点雾,但天气还算晴朗。支好望远镜,大伙开始认真工作。
水面已经大部分结冰,放眼望去全是白茫茫的,赵欣如像往常一样,从近距离到远距离一遍一遍地看,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发现。过了一小会儿,在两公里远处,赵欣如发现了一只深色的鸟,体型不小,正悠闲地站在水边盯着水面。
有点像鹰,什么鹰这个时候在这啊?赵欣如琢磨着。一瞬间,他想到了一个答案: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的隼形目鹰科--白尾海雕!
我仔细辨认了几遍,才确定。还好这只鸟大概在等早餐,所以也没有飞走。赵欣如说。
白尾海雕属于猛禽,体长可达到85厘米左右,属于北京地区罕见的冬候鸟,全球性近危鸟类。喜欢栖息在河边、湖泊周围及沿海。能够给这种珍贵的物种提供一个栖息环境,说明水库环境还不错。赵欣如解释。
首次发现野生鸳鸯
科考队沿两条河设立了九个观测点,每次都是组长带队,沿着河走上一遍。张立军是怀柔区渔政监督管理站副站长,几乎每次都是他陪着科考队一起行动。
2004年5月初,天气已经开始变热了,张立军像往常一样,和鸟类研究组去观测点之一的怀沙河三渡河村进行采样、观测。从下午3时半到4时左右,一群人在河边仔细地搜索,但一直没有发现什么有价值的鸟类。
张立军正和组长赵欣如商量准备出发赶往下一个点时,赵欣如的学生蔡益拿着望远镜走了过来,说:赵老师,那边河里怎么有两块石头在动啊?
赵欣如接过望远镜定睛一看,两块色彩斑斓的石头在水面静静地趴着,而且是面朝面一字排开。好像是鸳鸯,野生的。赵欣如感到很高兴,今天没有白折腾。赶紧拍照记录。
张立军也接过望远镜开了开眼界,只见两只鸟儿面对面地浮在水面,一动不动,和动物园里看到的鸳鸯很像。赵欣如就地给学生上了一课:鸳鸯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繁殖条件需要有水域和水域边有林地,而林地树要大,它们才能在树洞里作巢。
鸳鸯是山林湿地的标志种之一,说明这里的湿地环境不错,具备少量鸳鸯繁殖的条件,需要大力保护。赵欣如总结。
意外之喜--水鼠句鼠青
位于怀九河上游的小西湖(西水峪水库)四面环山,水质好,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被科考视为自然保护区的水生动物基因库。
这里不光有马口鱼、中华鳑 ,棒花鲍等珍惜的鱼类,还让科考队有了很意外的收获--水鼠句鼠青。赵欣如说。
水鼠句鼠青是一种体型类似老鼠的哺乳类水生兽类,不认识它的渔民称它为水耗子。
2004年10月初,赵欣如和张春光又带着各自的队伍结伴来到了小西湖边,开始了科考。
张春光像往常一样下水撒网捕捉标本,正巧赵欣如在岸边准备招呼他上来,突然一只像老鼠的动物从水里蹿了出来,看到有人在水里活动,怕生似的迅速游走了。赵欣如立即盯上了它。它游得不快,匀速游动,外形很像老鼠。
水里的老鼠?赵欣如回忆起看过的记录,以前有记载,北京地区曾发现过这种动物,一般栖息在清澈的水源中,以昆虫和水生动物为食物,虽然外形像老鼠,可和老鼠的血缘关系离得很远。这种哺乳类动物叫水鼠句鼠青。
能发现这种小动物,说明了小西湖的水质很好,可以说是怀九河水质最好的地方,如果能够加强保护,先利用这里的环境把各种物种保存起来,然后把下游治理好,这样保护区的前景就非常好了。赵欣如说。
据介绍,此次科考共发现23种鱼类、96种鸟类、7种哺乳类动物、226种藻类植物、201种维管类植物,摸清了家底,发现了问题,明确了保护的方向,科考的结果是让人振奋的。
图一:鱼类研究组组长张春光正在撒网捕捉鱼类标本。
图二:中华九刺鱼
图三:水鼠句鼠青
图四:野生鸳鸯
图五:圆尾斗鱼
图六白尾海雕
专家观点
外来物种虹鳟鱼等成了水中杀手
怀沙河发源于怀柔境内沙峪乡南的北苇滩,全长28.7公里,怀九河发源于河北省,流经怀柔境内有52公里,两条河最终都汇入怀柔水库,而两条河相夹的一部分就是保护区。据介绍,由于保护区内存在一些村庄和养殖场,因而无法采用封闭方式管理,所以被称为开放式保护区。
据怀柔区渔政管理站站长常宝全介绍,2003年统计,两河沿线有22个村庄,共计24741人,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此,一部分人靠打鱼为生。而村落的生活垃圾等杂物几乎都是直接排入水中,没有经过有效处理。2006年,两河流域的生活垃圾开始采用密闭化处理,开始有专门的垃圾车每天清理。
过去怀柔水库每年都定期放养四大家鱼,捕鱼成为了村民维持生计的方式之一。1995年以前,水面上经常能看到大大小小的渔船出没。从1996年开始,水库经常需要调水,造成水位不稳定,水温过低,浮游植物减少,鱼也少了,捕鱼业逐渐萎缩。
赵欣如告诉记者,当地人的经济活动相对频繁,养殖、放牧已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过大压力。近些年怀柔区以虹鳟鱼、鲟鱼养殖闻名,可这两种鱼都是引进物种,并且都是肉食性鱼种,一些人缺乏生态安全意识,养殖不当,或者不经意地让鱼跑进了河里。
它们能把土著鱼种吃光,直接影响水生野生动物的种类河数量失衡。赵欣如说,养并没有错,但应该控制规模和范围,因地制宜,控制总量。应该加强养殖业的技术规范和管理。什么水可以用,什么水可以排进河里必须有明确标准。同时不能随便放生外来物种或让它们跑进河里。
故事
我亲手放生过娃娃鱼!
山清水秀的怀柔水库于1958年建成,拥有万亩水面,库容9670万立方米,位于怀柔县城西侧,群山环抱,山清水秀。
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水库周围的渔民们时不时听到小孩的哭声。肯定是过去淹死的小孩子阴魂不散!一个诡异传说开始在村民中流传开来。
1996年3月28日下午6时多,原怀柔县渔政监督管理站站长陈树青正准备下班回家,办公室的门开了。陈树青抬头一看,原来是老熟人石厂村村民何海深一脸笑意地走了进来。
怎么这么高兴啊?捞到啥宝贝了?陈树青开着玩笑。
小陈,我前两天捞着个新鲜鱼,你们跟我瞧瞧去。何海深的表情略带着神秘,激起了陈树青的好奇心。
赶到何家时,天已经黑了。借着微弱的灯光,只见他家院子里的水槽中躺着一条半米长,乌黑身体的怪鱼,居然还有4个爪子,浑身上下布满绿黄色的斑点,很安静,一动不动地待在水里。
陈树青边查看边听着何海深介绍:3月26日下午2时左右,何海深在水库里用挂网捕鱼,一网下去就捞上了这么一条怪鱼,好家伙,起码四五斤重!何海深说。回家后,左右邻居都不认识,又不敢吃,养了两天就去找陈树青来看看。
看着这么个怪物,陈树青也疑惑不解。第二天一大早,陈树青就打电话给了中国自然博物馆鱼类专家王鸿媛,一探究竟。
肯定是娃娃鱼!王鸿媛格外兴奋,音调都高了八度。下午,她就从市里赶到了怀柔。陈树青记得,当王鸿媛看到鱼时,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一个劲地说:太难得了,太难得了。能在北方发现这种鱼太不容易了。
紧接着,4月2日和4月6日,陆续有渔民捕获到娃娃鱼,一条1.4公斤,另一条3公斤,加上何海深捕获的那条2.5公斤,短短一个星期时间,怀柔水库捕获了3条娃娃鱼!热闹了好一阵子,保护区也是这么申请下来的。陈树青回忆。
5月底,有关部门和领导决定,把捕获的娃娃鱼放生,在水库观礼台还举行了正式放生仪式。陈树青亲手把1.4公斤的那条放入了水中。同时,在村民中开展教育工作,凡是捕获娃娃鱼的一定要放生。
从1996年到1998年,经常能听到村民捕获娃娃鱼的消息。但从2000年以后,就再也没有捕获了。这次科考也没能发现娃娃鱼的踪迹,对搞了一辈子渔政工作的陈树青来说,不得不算是一个遗憾。
肯定有,只是暂时没发现。他对此充满信心。
野杂鱼中淘到圆尾斗鱼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怀柔水库边的村民很多都是靠打鱼为生。打到不认识的鱼就统称野杂鱼,经常是一元钱一公斤卖了。
2002年初,怀柔区渔政监督管理站发展第三产业,陈树青和同事朱永清、王中发一块儿成立了捕捞队,用拉网在水库打鱼。2002年夏天的一个上午,陈树青和往常一样,带着拉网去捕鱼。
当时,网子撒下去,拉上来满满一网的鱼,各种各样的。陈树青回忆。其中就有一种奇怪的鱼,体长近10厘米,宽1厘米,胸鳍和尾鳍连在一块,像个半圆形。当时不认识,只是听别人说经常捕到,不值钱。所以就一元钱一公斤卖了。
自从发现了娃娃鱼,中国自然博物馆鱼类专家王鸿媛就经常来怀柔淘宝。2002年秋天,她像往常一样来考察,正巧赶上陈树青又捞了一网鱼,王鸿媛翻了翻,惊喜地发现,野杂鱼中居然有珍贵的圆尾斗鱼,也就是村民们认为的不值钱的怪鱼。她赶紧地收集标本,同时告诉陈树青这种鱼的价值。
据她介绍,圆尾斗鱼又称鲽鱼,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体长近60毫米至70毫米,背、臀鳍基部长,尾鳍圆形。雄鱼鳍条延长更甚,体色基调灰蓝绿色、褐色,鳃盖后缘有一块绿色镶黄边的圆斑。此鱼体形较小,生殖季节体色艳丽,游泳时动时静,为水族观赏鱼类中的佳品,北京地区野生的比较罕见。
以后网到就都放了,没想到野杂鱼也是宝贝。陈树青说。本版图文/RJ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