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油料向有“现代战争中的血液”之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军队都特别重视军油的运输、储存和管理。
2006年12月,台军内部爆出大规模军用油料失窃案,总共有多达272万公升的舰艇和航空燃料被盗。
核心机密意外曝光
此次军油失窃的台军单位,包括台东志航基地、苏澳海军基地等重要军事设施。策划并实施整个案件的是一个组织严密的犯罪集团,嫌疑人利用为军方提供工程服务之便,通过贿赂管理人员的方式接近储油设施,再利用改装车将油料运出并进入黑市销售,前后共牟取暴利约2500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650万元)。
更严重的是,侦察机关还从犯罪嫌疑人手中起获了台湾各地军用油库平面图、油料运输管路分布图等机要文件,涉及范围从陆军防空指挥部到空军桃园基地,甚至连守备森严的衡山指挥所也在其内。大量军事机密的意外泄露,一时间令台军方手足无措,震惊之余才想起要掩盖消息,结果又因此和警方矛盾重重。
“严密”制度形同虚设
军用油料具有易挥发、易渗漏的特性,而供油设备(输油管、油枪)本身也可能被做手脚,这些都为犯罪分子的“不法操作”留下了很大空间。但也有人指出,无论当事人怎样取巧,也不可能一下子有多达272万公升油料被偷走。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军方运输和查验的过程中。然而,无论是联勤单位的事后审核与查证,还是“政战”单位的稽核,在案发之前都没能察觉出任何异常。这着实让调查人员百思不得其解。事实上,在涉及油料存储和管理方面,台军后勤部门也有所谓“四清、两点、五查、三找”一说,具体内容包括定期量油、单位主管清点、总部清点、人员和车辆进出记录等等,目的就是防止偷盗行为。另外,台军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普及电脑与无线射频辨识技术,结合最新开发的“联合后勤资讯系统”,从理论上讲可以实现军品补给的程式化和标准化,消除人工作业可能产生的漏洞。但让人无奈的是,如此“现代化”的后勤系统,仍然无法避免惊天大案的发生。也难怪台湾岛内会有人质疑:军方搞出的一套套程序规章,开发的那些“尖端技术”,难道只是为了讨上级欢心或者应付督导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