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坐在记者对面的,就是传说中的名声赫赫的国际著名大画家、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华侨马永强:一个心中充满阳光的幸福、慈祥、幽默、温暖、乐观、亲切的老人。
与马永强交谈,你会失去浮躁,获得宁静;忘却烦忧,快乐相伴!为此,在北京四月天的一个充满春意的日子,我如约前往马永强在京的临时的家,分享了他的艺术人生和幸福人生。
谈到人生观,马永强坚定地说,一个人要有奋斗的精神,要有责任感,来到这个世界上,要给世界一份“功劳”,不枉人生。
谈及艺术观,马永强表示,文化艺术无国界,是人类社会和谐的桥梁,是让人愉悦的产物。
谈到价值观,他说,有奋斗精神的人,才有生活的价值, 能够贡献人类就有价值,对国家要“忠”,对朋友有“义”;对任何人要有“仁”,所谓“忠孝仁义”,他希望每个人都要有礼仪,礼貌,道德和智慧。
谈到自己的艺术追求,马永强很谦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他说,艺术追求无止境,艺海天涯,艺坛天地间,生时永远去学,也希望下一辈去继续追求。在他眼里,人生就是哲学,为什么说人生是哲学?他认为,“生”是个“谜”,没有哲学思想,破不了这个谜,哲学是破解生命之谜,他把老子的道学当哲学,认为易经也是哲学,绘画也是哲学实践。通过画,力求表达上进的奋斗精神,给人力量。
中国古诗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美好的诗句却带给人忧伤,针对这个意境,他创作了《夕阳无限好 生命更可贵》画作,把一种快乐的心情传达给大家,把美留在了世界上,让人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人生!为此,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2007年3月中旬在阅读了他的《醉笔居士视野墨色韵》画稿后,深情题词:“植根於中华文化的无沃土之中 ,广泛吸收世界多元文化的营养,以充满灵感和激情之笔,运用新颖的表现手法,泼洒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博大悠深的内容,令人耳目一新”!王文元副主席的题词再次给了马永强创作的热情!
2007年3月30日,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驻华大使苏德加在马永强先生绘画作品展上这样说:“印尼总统苏希洛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5年4月25日在雅加达签署了以政治法律安全、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及旅游三项为基础的印尼与中国战略伙伴关系。在华举办的马永强先生绘画作品展正是实现了这三项基础的其中一项,即:社会文化及旅游。绘画艺术作品是以丰富的内涵、高雅的品位体现的人类文明。每一位画家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并深受其所在的社会环境的熏陶。在华举办印尼绘画艺术作品展的目的,是为了向中国观众展示印尼的方方面面,通过艺术的互动和交流来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亲密关系,从而,促进两国政治和经济关系的不断提高,使得印尼与中国两国的社会面貌更加繁荣昌盛。”
印尼著名评论家艾迪?苏特里约诺说,马永强的作品,内容多是以大自然为主题,是表现大自然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哲学。让人类更加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保护大自然是对人类将来生存的必要性。其二;要把中国文化发扬于外,为实现世界和谐,尤其对中印友好作为文化交流之桥梁,更进一步的发展和相互了解。他认为,马永强的画,不再是线,是墨,是色水的变化,而是他的人格修养,崇高志向,内在感情喷发!画由能而妙、由妙而神、已非易而,然由神而入画,方为绘画之最高境界。其象如山;如云,如海;又非山、非天、非海。从他的画题里可看出他对洪蒙大荒、宇宙造化、阴阳太极之道动与相生的哲学思考。
2007年3月23日,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在北京亲切会见了马永强,对马永强先生几十年如一日的研究、实践、传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事迹、成长历程和绘画成就,多次深情地 “表示敬重”和感谢,对他的作品表示高度赞扬,并为他的新画册《醉笔居士视野墨色韵》欣然题写书名。在前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两个国家领导人如此盛赞一个艺术家,连资深的媒体主编都“深感意外”!难怪有评论家说,马永强的“泼墨、泼彩画,前无古人”!对此,他说,“希望后世有来人”!据马永强的夫人介绍,他创作一幅大画一般需要3~4个月,有时一年也创作不了一幅大画,在创作期间,往往为了追求最佳效果,一天只能喝一杯水,对此,记者问他是否感觉“苦”?他说,“我很快乐啊!我的快乐在色彩里”!
马永强的作品,很明显是自外于“皱法”而另辟蹊径。他的作品雄大有意境、有气势,见山是山,也可能是见山不是山。画中的一景一物,除了少部分,大多“无名无姓”,只出以“点醒式”的制题,如《高逸传神造化生》、《意到笔随景深远》、《运笔深远白首黑》等。
中国的山水历画史悠久,唐代以前的山水画,一直佛道仙人画。山水在画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只是北京陪衬,面目模糊。到了唐代,才有吴道子,李思训、李昭道的“山水之变”,也即:画家们由山水精神的追求,转向山水意境的体现。到了五代宋初的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等大名家,山水画“平地一声雷”,获得了空前少见的高度发展,甚至过后中国山水画家只能“望其项背”。只是到了“元四家”,这才完善了山水技法,也增添了审美范畴里“逸”的概念。到了明清董其昌打出“复古”的旗帜,往后人们只靠“临”、“仿”、“抚”、“摹”延续传统。20世纪80年代,香港、台湾才风起云涌出现了“新山水画”。之所以在介绍马永强时,列举传统山水画一以贯之的发展法脉,原因是他的绘画多少有点过去的山水画作的趣味。在一些大型作品中也不难看出五代宋初那些绘画大师们的创意、造境。
“荣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大文化人物”是新起点。
2006年12月23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模范人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揭晓,马永强以杰出的文化贡献,荣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大文化人物!颁奖典礼之后,记者在人民大会堂专访了他。
在此,让我们再次来认识一下这位国际知名的大画家马永强:近年来,他的作品已在印尼主要大城市雅加达、万隆、泗水以及新加坡等举办过17次个人画展。2006年4月13日,恰逢中印建交的好日子,69岁的马永强带着个人作品60余件,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开展题为“醉笔居士怀故韵”的个人展出,其中《北国秋风》、《长城神韵》等作品极具代表性,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与高尚情操。他长期在政治恶劣的环境下,仍然坚持中国绘画创作,传播中国文化,体现了他对艺术的执着精神和对中国绘画的酷爱和中国文化弘扬的高度意识。其作品被视为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流的一个象征。
近几年,马永强多次回国旅游写生,行程达数万公里,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创作出来的新作,不仅有巍峨的长城、雄秀的武夷风光,还有黄山神奇的云海、江南秀美的水乡,丰富的色彩、深远的意境,塑造了一个个奇幻多变、令人神往的彩墨世界。 马先生笔下呈现在画面上的,不再是线,是墨、是色水的变幻,而是马先生的人格修养,崇高的志向,内在感情喷发的外化。画由能而妙,由妙而神,已非易事。然由神而入画,方为绘事的最高境界,马先生的画已渐入佳境。
马永强从1993年起,他寻根八闽,北登长城,西入巴蜀,远游西极,被故国壮伟山河陶醉,被博大雄深之中华文化吸引,竟如火山爆发般地激情于宣纸和彩墨,游于具象、抽象、意象之间,成为独标一格的画家。他9岁时在玛琅曾遇张姓鲁人,接中华之气功,57岁时被成都普觉寺净定大法师授法名智光,后自号醉笔居士,遂其气于.笔墨,写其心于纸帛,沉醉于笔墨世界之中,乃一“心出家僧”之海外华人画家。他的人生格言就是:画就是我的心,我没有什么。
马永强学画的这个阶段正是印尼苏哈托统治时期,对传统中国文化实行全面禁锢达32年之久,学习的资料没有来源,只能想尽办法偷偷的去借、去看、没有老师指点就靠自己反复琢磨、实践。他从临摹齐白石大师的花鸟画作品入手,进而学习岭南派诸家如:高剑父、高奇峰、赵少昂、关山月等人的作品。随着自学的深入,他开始不满足于传统中国画的临摹,因为在印尼只靠临摹传统中国画的画家被人看不起,地位极低,只能在一些小画廊出售价格极低的作品,根本进入不了印尼主流画家的行列。于是马先生遵循齐白石先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教导,并从赵无极、朱德群、张大千这些探索中西结合卓有成效的画家的作品中受到启发,努力将西方印象派的长处融入传统中国画中,最终探索出一条泼墨泼彩的新路。经过一生刻苦的奋斗与探索,如今,他已是印尼、国际知名的富有创意的中国传统绘画特级大师和鉴定师。他以优美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开辟了印尼现代美术史的新篇章。他的佳作如同张大千、朱德群、赵无极等大师一样富有创造性。他的作品被印尼首都特区政府与艺术评审委员会誉为印尼绘画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肯定了他在传统中国画方面的创意性,这在印尼绘画史上,只有已故著名国际性大师李曼峰先生曾获此殊荣。他的许多作品为许多诸如大收藏家黄鸿仁先生所青睐。印尼媒体《罗盘报》和中国新华社、人民网、新浪网、中国产经新闻报社等时有报道他的艺术成就。马永强穷50年的努力,以顽强的毅力,刻苦钻研的精神,经过反复的实践和探索,终于创出了以泼墨泼彩为特色的中国画新面貌,得到了印尼艺术绘画界和国际绘画界的公认,为传统中国画在国际上的发扬光大,开辟了一条新路。
在此,我们祝福马永强在艺术的追求中,更多地得到快乐,更多地贡献社会。截止记者发稿时,由于他不熟悉中国的有关事宜,他已经明确要求记者给他联系捐建希望工程的有关事宜,看来,分享他的人生快乐与成果的普通中国人指日可待。
(作者为中国产经新闻报社记者 唐冬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