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记者 倪艳)家住溧水县柘塘镇梅山村的小伙子谢林,前两年一直在广东打工。今年春节后,他却没再出门,进了村里一家企业干活。“在家里挣钱和外面差不多,而且,现在村上都修了水泥路,出行方便,买东西也很方便,没必要出去了”,他说。
据了解,像谢林这样不再外出打工的农民在梅山村有100多名。
已在梅山村安家一年的南京威迈体育用品厂里,几十名工人基本都是本村村民。“有没有以前在外面打工,现在回来的?”一听记者的提问,厂里的负责人哈哈大笑,手随便一指,“这个太多了,她,她,以前都在外面打工的。”
记者和一位正在修剪羽毛球的女工万萍萍聊了起来。她说,她老公是扬州高邮人,他们俩在外面打工时认识的。去年,他们一起回到梅山村。“他在鞋厂上班,一个月挣1000多元,我在这里干,一个月也有800多元,不比外面少。以前在外面打工,还要租房子、吃喝,花费很大。”
让谢林、万萍萍高高兴兴“把家还”的是梅山村发生的变化。
6年前,梅山村还是一个负债100多万元的穷村。梅山村党总支书记王秀珍上任后,加强招商引资,引进的“南京俊辉铜业厂”,2005年投厂,当年见效,年产值达1.34亿元。2006年,年产值达7.6亿元,成为柘塘镇的第一纳税大户。这家企业还吸引来另一家“下游”企业——南京三开矿缆有限公司。
村集体经济壮大后,还清了债务,还为民办了不少实事,修了7公里多的水泥路,改造了电网,修了桥梁,重新铺设自来水管线,村民们的生活环境、质量越来越高。
仇照仁老人对村里重新铺设自来水管线感触很深。“以前的管线细,水流小,经常送不到太阳能热水器上。家里的热水器就成了摆设。现在,换了粗管子,天天洗澡都没问题。”
村里工业发展起来后,村民们挣钱的路子多了,有的进企业打工,有的种蔬菜卖,有的出租房子,有的开饭店,还有的开小卖店,口袋越来越鼓。2006年,村民人均纯收入8081元,名列全市百强村的第61位。家乡富了起来,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生活条件越来越好,100多名本来在外打工的村民陆续回来也就不奇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