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陆家嘴社区的“阳光驿站”。
本报记者 屠知力摄
“党员服务中心让我找到了灵魂的故乡,找到了政治生命的起点。”来自山东的农村青年薛春全这样文绉绉地形容党员服务中心。“党员服务中心是党员自己的家。”上海党员志愿者、老党员高嘉伦朴实地说出心里话。
自2001年普陀区曹杨新村社区成立上海市第一家党员服务中心以来,上海已建立各级党员服务中心224个,形成覆盖全市的完整网络。党员服务中心成为流动党员的接纳地,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孵化器,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舞台。
新桥梁
怀揣十几年不知往哪投的入党申请书,打工仔走进党员服务中心
陆家嘴社区党员服务中心造型别致,“红色沙龙”、“信息快车”、“心理港湾”、“党史陈列室”等多个功能馆室,让人耳目一新。
“党员服务中心是红色经典文化的载体,它通过一系列符号与仪式,构造出一种有利于将基层党员从烦嚣的世俗环境带回信仰世界的新路径,使党员始终保持着对党组织生活的兴趣。”上海财经大学的张雄教授这样“解读”。
在上海打工十几年的薛春全,怀揣入党申请书,却不知向何处投放。2003年6月,陆家嘴社区党员服务中心成立,他成为第一个递交入党申请书的积极分子,并于2005年入党,找到了“灵魂的故乡”。当薛春全在上海入党的消息传到家乡山东省莒县夏庄镇,激动的老父亲彻夜未眠——薛春全所在的村在外打工的人不少,但入党的就他一个。
“当前,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以及党联系群众的途径和方法,都遇到新的挑战。”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上海市党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冯小敏分析说。
2004年,上海市梳理“流动党员”,找到“隐性党员”15000多名。不少高校毕业的预备党员无法按期转正;一些要求入党的同志“投书无门”;还有一些党员没有纳入有效管理,游离在党组织边缘。就这样,党员服务中心应运而生。
上海市委组织部组织处处长李渤说:党员服务中心好比“铁打的营盘”,是流动党员的接纳地。两年多来,各级党员服务中心共接纳5万多名流动党员。
党员服务中心还是“两新”组织构建党的基层组织的“孵化器”。2003年底时,上海在“两新”组织建立的党组织只有4875个,而到2005年底,这个数字已达到13000个,各级党员服务中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两新’组织党员把中心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和红色殿堂。”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杰说。
新舞台
党员服务队、党员志愿者活跃在社区、楼宇,活跃在群众身边……
“他们与我非亲非故,却帮我找回了生活勇气!”一说起党员志愿者,退休女工屠美珍就热泪盈眶。
家住上海市虹口区锦苑小区的屠美珍患肺癌、慢性肾炎常年卧床,欠下高额债务。朝晖医院党员志愿者得知后,专程上门诊治,还送上慰问金和“免费体检卡”。“免费体检卡”是虹口区凉城社区党员服务中心通过与朝晖医院签约,为困难群众提供的免费医疗服务。
虹口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麦碧莲称:虹口区在党员服务中心运作过程中,引入“党员志愿者工作室”这一服务形式,成立“党员志愿者工作室”112个,参与者超过400人。工作室均由优秀党员、劳动模范、行业能手等党员志愿者领衔,如“吴鼎坤药膳食疗工作室”,领衔人是上海市药膳协会秘书长;“汪美乒职业指导工作室”,领衔人是上海市“三八”红旗手、职介工作师;“金融理财服务工作室”,则由各银行具备专业职称的党员志愿者领衔。
普陀区长寿路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组织社区90名医务志愿者,与该社区内的“空巢”老人结对,嘘寒问暖,上门检查身体,送医送药。
在上海,各级党员服务中心组织的党员服务队、党员志愿者活跃在社区、楼宇,活跃在群众身边。当上海律师朱建明通过党员服务中心为极端困难的龚莉争取到每月550元的病假待遇时,龚莉的母亲放起了鞭炮。鞭炮声声,蕴含的是群众对党员的感激……
陆家嘴社区党工委书记李宝令很感慨:“这再次证实了,一个人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是为别人做奉献。”
“党员服务中心,为党员在基层社区发挥作用、施展才能提供了新的舞台。”冯小敏认为,这种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有效机制,会成为保持党的先进性不竭的动力源泉。
党建专家评价说:上海市建设党员服务中心的实践,是新形势下建设基层党建的区域性工作平台,也是建立长效机制的有益探索和创新。
新载体
党员服务中心构建了一个吸纳社情民意的公共平台。同时,增强了党代表的代表意识、责任意识
“你们秀苑小区都有党员活动室了,我们汶一小区也应该有一个,好让党员开展活动!”——在凉城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党代表接待日,党员王少兰向党代表杨如明反映情况。
党代表、人大代表接待制度在浦东新区陆家嘴社区、虹口区的凉城社区以及杨浦区的一些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已经建立。
今年1月,虹口凉城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党代表接待室运作,对这一举措,虹口区委书记孙卫国所虑甚远:“新时期需要探索联系群众和反映百姓诉求的新渠道,党员服务中心则构建了一个吸纳社情民意的公共平台。同时,这还能促进党代表加强代表意识、责任意识,强化他们的纽带作用和表达作用”。
在整合社会资源方面,上海市杨浦区殷行社区党员服务中心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他们搭建起了一个整合社区各类资源的社会化服务平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互动共享和互换共赢。
党工委各工作部门和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职能,也延伸到党员服务中心,党群部门的资源,也聚合到党员服务中心。社区在“行政事务受理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的“三大中心”建设中,形成了完整的公共服务体系,党员服务中心则与这三个中心资源共享。
殷行社区党员服务中心成立后,主动将服务资源、项目和设施,向社区内所有党组织、党员和社区单位开放,直接推动社区各类资源相互开放的进程。比如,利用党员服务中心的门面房开设“慈善超市”,超市物品由社区居民和单位募捐而来,再捐赠给社区困难群众。自2005年成立以来,“慈善超市”收到社会捐款10万元,实物3000余件,受益困难群众3300户。党员服务中心用服务的双手把社会爱心与困难群众牵到了一起。“当前,民主法治建设势头涌起,依法治国原则要求行政权力的运作更加规范,这些趋势,迫切要求我们拓展党的工作空间,激发党员内在活力,有效地进入、凝聚和带领社会不同人群。上海的党员服务中心在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形态和活动方式上的探索,也可以看作顺应这种社会生活走向的一种创新。”上海大学教授顾骏这样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