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是谁?乔丹呗。这个世界上最有名的迈克尔。
1991年春天,一款以乔丹为主题的广告在美国海量出现,宣传词就是“我们都爱迈克尔”。电视广告片里,还把大卫·罗宾逊、克里斯·穆林一些大牌们拉进来凑趣,似乎不论NBA场内场外,“我们都爱迈克尔”。
其时恰逢美国“梦之队”遴选,12名战将,除来自大学篮坛的菜鸟莱特纳外,都是NBA个中翘楚。然而令人感觉奇怪的是,不论实力还是名气,都绝对能排列入12人中的“微笑刺客”托马斯却名落孙山。后来“梦之队”的教练查克·戴利透露说,乔丹入选“梦之队”的条件之一,就是美国篮协放弃托马斯。
多年来,美国媒体的“淘粪精神”,连“梦之队”的陈年旧账也没有放过。有报道说,“梦之队”内部相当不和,单就巴塞罗那奥运会期间球队的饮食起居,都有极大争论,而且很多矛盾都集中在君临天下的“飞人”陛下一身。听起来不可思议?据说“梦之队”里的流行语是“我们都讨厌那个家伙”。
为什么都讨厌那个家伙?原因很简单,他能力太强、他成就太高,最要命的是,他名气太大!
老子即使不是巨星,再怎么也是颗土星,凭什么事事都得看他颜色?其他人都这么想,更何况那个在底特律恨得牙痒痒的“刺客”。其实大家都不爱迈克尔。这个名字首先就犯了大家的忌讳。
事隔经年,如果我们把这段野史当作一个游戏,然后把这个名字改成“大卫”,结果又如何?
当然不好说“我们都爱大卫”,这个世界上17岁的怀春少女目前数量有限。也不好说“我们都爱贝克汉姆”。太直白,连美国人都知道呼其姓透着亲热呢。至少我们可以说“都像大卫一样传球”(BendItLike Beckham,英国获奖影片)、或者“都像大卫一样赚钱”(Brand ItLikeBeckham,英国著名营销类畅销书)。
去看看公众的反应,果然是一片叫好。“都像大卫一样传球”,这个翻译不太对,因为bend一词不仅和beckham的姓氏押了头韵,还带有描述贝氏弧线的魔力,一语双关,妙不可言。所以这部小成本影片,会因为这个片名风行一时,所以贝兄代言的球鞋,不管战鹰猎鹰还是夜鹰,双双好卖。如果我们10年前都爱迈克尔,那么我们也有足够的理由都爱大卫。
可是野史的故事在奇怪地重复着,都讨厌迈克尔的人仿佛转世轮回,会在14年后的德国出现。前两周,超级经纪人皮尼·扎哈维随口几句话,就引发了众多英国媒体的争相报道:以色列人扎哈维在英以之战前,对特拉维夫的报纸说,据他所知,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英格兰队里,充斥着大家对队长大卫·贝克汉姆的嫉妒,“这种嫉妒让队内四分五裂,帮派林立。英格兰队在世界杯上也就发挥出了30%的能量……”
千层浪涛,因这几句话而起。美国媒体有“淘粪精神”,这种新闻态度还来自于他们对英国媒体批判主义传统的继承,我相信短时间内,英国媒体肯定能追查出那些“我们都嫉妒大卫”的人。如果没有扎哈维这次泄密,我们根本不知道贝克汉姆在世界杯上经历了什么。倘若扎哈维所言属实,贝克汉姆在世界杯一经淘汰就辞去队长一职,完全顺理成章了——他恐怕也有难以为继的痛苦。
有趣的是,我们从来没有听到任何一个英格兰国脚表白自己的态度。我反复翻看了其他21个世界杯国脚在世界杯前后对贝克汉姆的各种评述,将这些集合起来,将是一部伟大的大卫赞歌。人前人后,何以如此?因为足球圈内有着自己的行规,有着彼此不能公开拆台的默契,有着打落牙齿往肚里吞的痛苦。所以他们都说:我们都爱迈克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