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事业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发挥自己的作用,首先要提高体育的文化含量和体育人的文化素质。近年,我国个别运动员在赛场斗殴、罢赛、出口伤人及观众“京骂”等,都与体育文化不自觉有关。实践表明,文化含量低的体育是低层次运动。
首先,体育思想要自觉。
体育改革最大的阻力是思想保守。权威观点认为,竞技是以夺标为目的的比赛,但奥运宗旨反对种族歧视,反对狭隘民族主义,追求公平、教育、和平。显然,前者是“种”意识;后者是“类”意识,是公共体育精神。据考证,欧美体育异化现象之所以较少,原因在于竞技核心理念是育人,人是目的;而国内竞技目的往往只是夺标,人是手段。竞技的手段因目的的存在才有价值;手段与目的错位,必然造成重物轻人。这是中外体育思想差距所在,是中国早期奥运人士宋如海错将“奥林匹亚”译为“我能比呀!”的惯性,也是导致国内竞技异化现象增多的根源。
实践证明,缺少人类公德的体育是狭隘的体育,与和谐的思想不符;缺少育人思想的体育是“异化的运动”,与构建和谐社会思想不符。练肉体不练灵魂的竞技,能短期灿烂,不能持续辉煌。改变这一状况,就要树立“夺标育人,和谐世界”的竞技理念。夺标是奥运的载体,育人是灵魂;“和谐世界”既适应奥运理想,又符合和平发展战略,这不仅会使金牌增量增辉,更能为国际社会提供具有普世性的道德竞技价值观,让世界认同中国的和谐文化。
体育的思想是源,行为是流,这是体育文化自觉的根本。它虽然不易被看清和摸到,但没它不行。
其次,体育行为要自觉。
一是要将为国争光与和谐世界统一起来,让北京奥运会真正成为人类和谐共赢的体育精神家园。借鉴去年世界杯足球赛东道主德国的经验,虽然名列第三,但为各国创造公平和安全的竞赛环境,得到“意大利赢得了足球,德国赢得了世界”的好评。这是德国淡化“种”意识,强化“类”文明的缩影。
二是体育工作者要有和谐世界的体育行为。教育竞技者在遵循奥运宗旨的前提下,多争奖牌,为国争光,宁失奖牌,不失国格。
三是国民要深知承办北京奥运会宣传民族文化的过程,比单纯夺得奖牌的结果更重要。这样,能促使运动员解放思想夺锦标。否则,中国竞技整体水平若不具备夺得北京奥运会第一的实力,却刻意求之,很可能适得其反。承办北京奥运会,应在和谐世界的前提下全力为国争光。近年,我国提出“对内求和谐,对外求和平”的战略思想,在国际上深得人心。因此,研究中国体育行为自觉的意义重大。
总之,技术是筋骨,文化是灵魂。既要为国争光,更要争取世界和谐。同时,要树立“夺标育人,和谐世界”的道德竞技思想,并将之内化为行动,否则,再好的想法只能是口号。只有口号,缺少文化的体育是没有前途的。这就是中国体育文化最大的自觉。(作者为吉林体育学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