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区域内产业结构的水平
加大投资改进城市基础设施
推动区域城市合作水平提高
对区域旅游业产生积极影响
2008年北京奥运会,除北京作为主办城市以外,还涉及青岛、香港、天津、秦皇岛、沈阳和上海6个项目城市。除了香港和上海外,其余5个城市都属于环渤海区域内的城市。加强区域合作,是发展奥运经济的重要措施。
一是通过奥运提升整个区域内产业结构水平。奥运会的举办将给整个区域的建筑和建材业、环保业、信息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以及传媒和广告业带来商机。
这就为整个区域,特别是奥运会举办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通过奥运会推动整个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推动文化体育产业发展,进而提升整个区域产业结构水平,对整个区域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是大力提升整个区域内城市基础设施水平。2008年奥运会,无论是举办城市北京,还是赛区城市青岛、香港、天津、秦皇岛、沈阳和上海,为保证奥运会的顺利举办,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城市改造力度,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这对整个区域内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
三是推动区域之间城市合作水平的提高。为保证奥运会的顺利举办,需要奥运城市之间开展一系列的交流与合作。奥运会作为城市之间交流与合作的纽带,推动了区域间城市合作水平的提升。随着北京奥运“三大理念”的宣传普及,特别是绿色奥运理念的实施,需要将整个区域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规划,这必然会加大区域城市合作水平。
四是大力推动整个区域旅游业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奥运会对旅游业的影响十分显著。奥运会将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这些游客不仅要去北京,也有相当数量的游客要去其他邻近城市,这无疑会对整个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奥运会的举办,直接受益的是第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中与奥运会关系密切的旅游业、商业餐饮业、社会服务业、体育产业、会展业、文化创意产业、金融保险业、媒体传播业等行业。大力加快这些行业的发展步伐,积极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扶持,就成为利用奥运调整中国产业结构的主要措施。以主办城市北京为例,通过奥运积极调整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对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限制其发展,例如钢铁、化工等行业的有计划搬迁、山区小煤矿整体关闭,也是强化首都经济特色、把握奥运商机的重要内容。奥运会筹备工作5年来,北京通过发展奥运经济,推动首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重大突破: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由2002年的61.3%提高到2006年的70%,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不断增大。
举办奥运会也为举办城市打造城市品牌,扩大举办城市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供了机遇。应当充分利用奥运会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挖掘奥运会带来的全球品牌效应。在塑造城市品牌方面,应将整个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一个品牌进行精心包装设计,并利用项目招投标、企业咨询、海外推介、国际交流等有利机会向世界展示举办城市的新形象、新面貌。
奥运更是企业走向世界、展示自己、推进名牌战略的最好舞台。企业可以通过有意识地运用适合企业或品牌自身特点的营销手段,借助奥运会的广泛影响力提升企业价值和品牌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通过奥运铸名牌,国内企业应尽快熟悉市场开发的规则与做法,应当利用“本地化”优势,抓住奥运会期间需要大量产品、服务供应的契机,在体育器材、办公用品、家具、服装、啤酒、鲜花、纸张、绿色食品等领域,争取成为奥组委供应商。
企业还应当积极寻找奥运会市场开发以外的商机,借奥运创品牌。应当充分利用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纷纷来北京寻求商机或战略合作伙伴的良好机遇,发掘、利用和延伸国外大公司、大企业的名牌资源,发挥在销售网络、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本土优势,加强与已占据奥运市场的知名跨国公司合作,采取品牌授权、合作供应、结成非股权式的战略联盟等形式,成为国外大公司的“第二货源”、“本土品牌”,或局部环节的技术合作伙伴。(作者为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