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晓鹏)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西安市商贸局把2007年定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年。计划“十一五”期间,在全市75%的乡镇、行政村建设和改造2000家以上管理规范、经营良好的新型农家店,形成以配送中心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连锁经营的农村新型流通网络,覆盖90%以上人口。
据权威机构调查,目前我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民群众购买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要跑到县以上的市场去找,广大农村也是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最严重的地方。农村的夫妻店、小卖部没有统一的进货渠道,多是从批发市场或个体作坊进货,经营商品单调,质量没有保证,交易手段落后,加之市场监管薄弱,成为制约农村消费的主要原因。
为此,市商贸局专门组织了几期培训班,对原夫妻店、小卖部的经营者进行业务培训、政策解读,使之初步掌握现代流通的基础知识和经营理念,了解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重大意义,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在此基础上,反复遴选了承担建设改造农家店的商企集团,签约要求这些企业严格按照国家商务部规范和“六统一”(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统一营销、统一形象、统一服务)标准,对原有农家店进行改造。并认真组织落实专项资金,企业每改建一个乡级店,给予补助4000元,一个村级店5000元,对企业在区域建设配送中心也给予一定的贷款贴息,通过政策扶持调动企业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这一工程的顺利实施。
记者日前深入离市区最远的周至县,在一些新建、改造的农家店里看到,农民们也像在城里的超市一样,推着小推车,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选购商品。身着统一服装的店员们热情周到,顾客络绎不绝。这些店里的所有商品大都由集团统一向生产企业直接进货,收银也使用POS机,可及时向配送中心反馈信息。对于即将过期的食品,也会及时下架返回总店。九峰乡一位何姓农民说,以前他们买东西不是老远地跑到县上,就是到村里“黑屋子”、“土台子”那样的小卖铺里去,有的商品虽然也便宜,但用着不放心。“现在超市建到乡下来,不用出村就能买到实惠、放心、便宜的商品,真是太方便了!”
长安区引镇经营生产资料的亨通连锁店主强彩贤告诉记者,自加盟亨通连锁店以来,她只需一个电话,就能及时、足量地收到配送的商品,而且带着有编号的信誉卡,既让农民放心,也解除了她的后顾之忧。亨通还将县、乡大量闲置的农业技术人员转化为自己的技术力量,经常下来坐店“门诊”,免费为农民进行农技咨询服务,所以连锁店信誉越来越高。她说,去年店里卖的玉米种子一粒都没剩下。播种高潮时,其他店门可落雀,而连锁店的大门都被挤破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同时实现了农家店与企业双赢格局。子午镇西果连锁店店主杨冬冬透露,他自加盟连锁店后,每月销售额同比增长30%,利润增长20%;乡村两级农家店的经营业绩也分别提高了20%左右。灞桥区将原供销社的商业网点改造成农家店,年销售额平均增长15%左右,远远超过了当地的小杂货店、代销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