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记者 李名生 报道
昨天,雨一直下个不停,田先生的儿子宁宁离家出走已经半个月了。昨天,记者陪田先生一起寻找宁宁。
天目山路上,田先生伞也没打,手里拿着一叠印有照片的寻人启事,逢人便问,虽然雨水把他从头淋到脚,但他已经顾不了这么多。
就在前天晚上,田先生一家又开了次碰头会,连续14天没有孩子的消息,让一家人憔悴不堪。一个朋友分析:宁宁独立生活能力较强,是个很有想法的孩子,平时和父母的关系也不是特别紧张,离家出走只是想暂时避开父母、学校,不可能走得太远,所以还是应该把寻找的重点放在家附近。
按照朋友的思路,昨天早上6点,田先生就来到家附近的曙光小区。清洁工张大姐的话让田先生非常兴奋,她说这个星期天还见到过照片中的孩子,当时他手里提了一个塑料袋在捡易拉罐,衣服、鞋子、相貌都很符合,而且神情也非常疲惫。
田先生马上喊了5个朋友过来,把曙光小区作为寻找重点,但一天过去了,仍然没有结果。
中午,一位陈女士打本报热线说前天晚上在古荡国力大酒店附近看到了宁宁,当时孩子在地上写了三个大字“饿极了”,陈女士给了他5元钱后回家。我们又马上赶到国力大酒店,保安说前天在附近的古荡菜市场门口好像见过,菜市场门口卖水果的江西大姐有印象,她说前天晚上6点多时见过这孩子,当时他背着书包在菜市场门口站了很长时间,见孩子饿得可怜,自己还准备回去拿东西给他吃,但后来找不到了。大姐留了一张照片,说再见到孩子就马上给我们打电话。
但一个朋友在仔细询问后否定了这个线索,他说自己当天就来这里找过,也见过那个要饭的孩子,并不是大家要找的宁宁。
下午5点多了,雨还是下得很大,但田先生并没打算回来,他说再等等,也许那个孩子马上还会出现,他要亲眼看看到底是不是宁宁。
这几天经常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
家庭压力不要转移到孩子身上
“最近,我经常回忆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有时想想觉得自己确实有不对的地方。”田先生说,儿子的离家出走,对家庭和自己都是一个严重打击,当安静下来时,他经常会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否合适。
田先生说,宁宁是个懂事、聪明而又讲义气的孩子,比一般的同龄人要成熟不少,心地非常善良。“老师也说他是个可塑之才,不读书真是可惜。”田先生说,以前在老家时,由于忙于工作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但孩子在那边朋友多、玩得开心,成绩也不错,所以很少为他操心。
田先生说,到杭州后,父子间交流的机会虽然多了起来,但由于刚来到一个新城市,工作、生活压力都很大,情绪也相应差了许多,有时很晚下班回去看孩子在写作业就懒得和他沟通,偶尔说说话,语气也显得很不耐烦。“估计他觉得我们对他关心不够,所以心里产生了不满,慢慢地积压成了情绪。”田先生遗憾地说。
田先生捎给宁宁的话
昨天晚上,田先生给记者发来一条短信,他说自己也快坚持不住了。同时,他也希望通过本报再给宁宁带一段话:
宁宁,原谅爸爸吧。你说你想当兵、想出去打工,这都可以商量,爸爸只是要求你在看到报纸后马上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你知道吗?自从你离家后,妈妈就一直六神无主,班也没法上。昨天,她和奶奶同时病倒了,都在挂盐水。为了找你,爷爷走路腿都走肿了,他说也快坚持不住了。但这些都不要紧,我们都不会怪你。你只要给家里打个电话,说一声你是安全的,我们就放心了。宁宁,你如果不想和爸爸说话,也可以给你的好朋友或者同学打,让他们转告我们一声。身上如果没钱,可以先找路上的叔叔阿姨们借,爸爸到时替你还,我相信杭州好人多,他们都会帮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