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上海进行的“琴有独钟”大型古董名琴名弓专业展上,面对制作精良的古董名琴,一些乐界人士在接受上海东方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国内提琴制造业十分发达,但做的其实多是“跑量”,真正的精品依然稀缺,国内提琴制造企业有待改革。
“做琴的不会拉琴,就是个木匠活儿”
前不久,有境外媒体称中国小提琴是“质优与低价的完美结合品”。对此,上海城市交响乐团顾问曹小夏并不同意。“如果说是低价行列里比较质优的还可以。在国内很多提琴制造企业里,做琴的人根本不会拉琴,对于琴,也只是当个木匠活儿而已。”据提琴鉴定专家布罗德介绍,一把好琴单上漆就要花上好几年,木料往往都是自然干燥几年后,才会被拿来继续制作。中国第一代小提琴演奏家、中国小提琴制作事业的开创者谭抒真之子谭国璋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提琴的前一部分(厚度、尺寸)工艺一般人是可以做到的,后一部分牵扯到整体的调整,就不是一般人所能办到的了。怎么样能让低音效果好,怎么样又能让高音跳出来,不懂音乐没有感觉又如何能做到呢?”基于国内提琴业的现状,知名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告诉早上海东方报记者,每次学生参加国际比赛,她都是向国外的朋友借琴给学生用。“提琴越拉越有价值”“其实,即便是有了钱,很多国内音乐人也不会买个好乐器。”曹小夏说,“因为历来乐团里的乐器都是国家买的。相比之下,很多国外音乐家穷得一无所有,但他手上拎的就是‘一幢房子’,伴其一生。他们追求的是音乐,我们追求的是安乐。我们很多教学生的老师赚了不少钱,但首先想到的是房子、车子。”谭国璋向记者讲到一个现象,在乐团排练的时候,如果用心观察可以发现,只要是公家的琴,很多是被挂在谱架上的,任何人的走动都很容易让乐器跌落受到损伤,但是这种事情已经屡见不鲜。“经常听到乐器掉在地上的声音。院团体制一定要改。”谭国璋说。虽然国内专业院团几乎没有几把可以称之为名琴的弦乐器,但据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华天礽介绍,最早的乐团里其实还是有一部分由以前西方乐手留存下来的名琴,不过现在这些琴的使用状况不好,保养不佳。“比如重新上漆的时候,也就随随便便地用普通清漆刷刷。”谭国璋感叹道。毕竟,有钱购买名琴的音乐家还在少数,几乎所有最著名的艺术家都曾借琴演奏。此次名琴来沪展览,虽不出售,但俞丽拿呼吁相关企业能够引起重视:“希望以后能够有企业‘懂’琴,购买再免费借给音乐家使用就太好了。和钢琴不同,钢琴过10天就会跌价,提琴是越拉越有价值的!”俞丽拿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