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至2006年,本市连续实施第一、二、三阶段疏堵方案,在新增机动车100多万辆、城市道路车流量增加达36%的严峻形势下,路网高峰小时承载能力提高了近30%,交通拥堵加剧的势头基本得到遏制,局部地区拥堵有所缓解。
公交出行比例由28.1%提高到30.2
%2006年起,本市大力推行公交优先,统一公交票制票价,实行刷卡乘车优惠的低票价政策。分四批实施的公交线网优化方案,共新开线路62条,调整23条,撤销24条,方便了160多个小区居民出行。安定门、北官厅等10处公交换乘场站改造后,方便了乘客换乘。目前,全市累计发放一卡通IC卡达1035万张,日均刷卡980万人次,最高日刷卡1100万人次。公交日均客运量达到1300万人次,比改革前增加120万人次,公交出行比例由2005年的28.1%提高到30.2%,交通结构有所改善。
1372项疏堵工程削减80万辆机动车流量
三年来,交通部门先后实施了1372项投资小、见效快的疏堵工程,提高了既有交通设施的使用效率,削减掉80万辆机动车流量。仅2006年一年,疏堵工程就完成了7大类158小项,包括优化平交路口30处、优化调整环线出入口44处、修建22处公交港湾、增设10处过街设施等。同时,还完成了12座立交桥下空间清理整顿。局部地区的交通拥堵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17条快速联络线提高路网承载能力
2006年,丰北路、通惠河北路等47项159公里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建成通车,西直门小立交、四方立交等节点改造完成,31处节点和断头路被打通,前门东侧路等次干路、支路建成。通过打通节点、疏通微循环等举措,城市路网进一步得到完善。而首体南路、莲花池西路、通惠河北路、京承二期、机场北线等17条快速联络线的基本建成,有效提高了路网承载能力。
智能交通为市民出行服务2006年4月,本市第一个面向公众出行服务的综合交通信息网站——北京市公众出行网站正式开通,页面访问量日均达20万次以上,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方便。随后,海淀地区部分路口、行人过街设施和快速路进出口建成了300个交通信号控制点,安装了双语指路标志牌6530面。主要大街设置了过街安全岛40个,部分车道导向标志和路口信号灯实现标准化配置,在229条主要大街共设置便道禁停桩52153根,取消便道停车位1015处。此外,交通部门还启动了奥运交通指挥中心建设,完成了丰台垒球场、朝阳体育场等奥运交通指挥调度分中心建设。
|